那剩余的溫暖,是我用眼睛給他們的感謝,是我用心體會到的溫暖。
每天上班,我都可以看到一些人。他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出門,是小區(qū)的門衛(wèi),一家三口,男人下崗,騎人力三輪車,干些臟活累活。下了班,蹲在六七平方米的房子里看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女人是門衛(wèi),一邊看門一邊擇菜,菜是別人的,替別人擇菜可以賺幾毛錢。她永遠穿著一件黃色的背心,是免費發(fā)的廣告衫。她的臉上永遠掛著微笑。女兒趴在磚頭上寫作業(yè),這個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特別好。
之后,路過一個大學(xué)門口,很多賣小吃的人推著爐子,在冬天的早晨揣著雙手等著學(xué)生來買一份早點。賣早報的中年婦女,嚷著“賣報賣報”。還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給人縫補衣裳,有時也會替人做被子。
再往前騎,是一個大型商場,常常有一些蜘蛛人掛在上面,風(fēng)很大,他們在風(fēng)中如蝴蝶一樣飄著,我常常擔(dān)心他們會掉下來。繼續(xù)往前騎,路過一個超市,有殘疾人趴在那里向行人討錢,很多人無視地走過。
當然,還有那些清潔工,還有那些看車人,在寒風(fēng)中站一天,臉凍得生了凍瘡,手很粗糙。有一次她們無意觸到了我細嫩的手,我覺得好扎手。
下班的時候,我要去一家饅頭店買饅頭,那對夫妻的臉上身上永遠有面粉;去菜市場買菜,小販在大聲嚷嚷著,他們說惡俗的段子,全然不管有誰在面前。
鑰匙丟了,我要去拐角的地方找人配一把,自行車扎了胎,我要去找那個“小江南”補一補。
生活中,總有這么一些人,他們來自大江南北,構(gòu)成我們城市的要素。雖然有時我們嫌他們臟,嫌他們不夠文明,但是,正是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們,給了我們正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給了我們煙火氣息,讓我們感覺到這個城市的勃勃生機。
我可以給他們什么?
我也是滾滾紅塵中的一個普通人,要為生活而奔忙,惟一不同的是,我用大腦賺回生活所要的一切,而他們要用自己的體力。所以,我需要的只是記住他們,記住他們給這個城市帶來的生機,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我能給的,只有自己那一點點剩余的溫暖。那剩余的溫暖,是我用眼睛給他們的感謝,是我用心體會到的溫暖。這些人還在忙碌著,可能不知道有一個人每天在感受著他們,關(guān)切地用眼睛注視著他們。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的心里,有一小塊地方,能夠記住他們。
那些剩余的溫暖,是我善感的心。我相信,不僅我,很多人都有。他們用心記住了這些忙碌的人。有這些溫暖,這個人世,就會變得越來越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