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這句成語的出典,在晉代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名潛,是不滿當時的官場,而情愿在農(nóng)村過隱居生活的一位詩人和文學家(參看“耕前鋤后”)。《五柳先生傳》是他給五柳先生寫的一篇傳記。這五柳先生究竟是誰呢?其實,就是陶淵明自己。因為他家的屋子旁邊有五株柳樹,他就自號“五柳先生”。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談到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p>
什么叫“不求甚解”呢?陶淵明原來的意思是反對死摳、鉆牛角尖;他讀書注重領(lǐng)會書中的原意,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墒?,后來的人們,對于“不求甚解”這句話只取它的字面意思,把它作為讀書很不認真和不求深刻理解的形容詞。
工作中不研究、不調(diào)查、不明究竟、馬虎從事,也叫做“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