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厭詐”,是說在戰(zhàn)爭中不妨多用詭計,迷惑對方,以便取勝。也就是說,對敵人不能太老實,需要詐(用計),而且要不厭詐。
我國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計篇》中說:“兵者,詭道也。”曹操后來加注道:“兵無常形,以詭計為道?!碧迫死铙茏⒌溃骸败姴粎捲p”。
《孫子兵法》的《軍爭篇》也說:“兵以詐立”。唐人杜牧注道:“詐敵人,使不知我本情,然后能立勝也?!?/p>
《呂氏春秋》時,晉、楚“城濮之戰(zhàn)”的一段故事:晉文公問狐偃道:“楚國兵多,我國兵少,將如何取勝呢?”狐偃答道:“繁禮之君不足于文,繁戰(zhàn)之君不足于詐,君亦詐之而已?!边@段話的大意是說:“愛禮品的國君,禮品受得再多也不厭華美;好打仗的國君,仗打得再多也不厭詭詐。您也用詭詐好了?!薄俄n非子·難》作“繁禮君子,不厭忠信;兵陣之間,不厭詐偽?!?/p>
當(dāng)時,晉文公又問雍季,雍季不主張“詐”,施為偶然“詐”一下是可以的,但這不是長策。晉文公雖然贊賞雍季的意見,而到底還是采用了狐偃的計策,并終于獲得大勝。(參看“竭澤而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