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嘉話》載:許敬宗(唐朝人,官居“中書令”)為人傲慢,新交的朋友,經(jīng)人介紹后往往立刻記憶,有人說他記性太壞。他說:“像你這種人,我當然記不得,倘遇何、劉、沈、謝等人物,即使是暗中摸索,也不難辨認!”唐朝人高懌所著的《群居解頤》中也有這段記載。
所謂“何、劉、沈、謝”,都是南朝的著名學者:“何”,即何遜,文章和詩都很杰出,是南朝齊梁之間的佼佼者;“劉”,即劉孝標,南朝梁代人,好讀書,他聽得誰有好書,一定設法借來閱讀;“沈”,即沈約,南朝梁代人,著述很多,《宋書》就是他編寫的,平上去入四聲,據(jù)說也是他創(chuàng)定的;“謝”,即謝脁[tiáo],南朝齊代人,文章清麗,長于寫五言詩,又善寫草書。
對于知名人士和他們的作品,很容易識別,即使在暗中也不難摸索出來,這是“暗中摸索”的原意。但它還有另外的意思,例如《朱子全書》(宋朝朱熹的著作,清朝人李光地等編輯)中有一句說:“不得其法,又不曉其詞,而暗中摸索,妄起私意。”不得其法地盲目尋求叫做“暗中摸索”。
我們現(xiàn)在形容缺乏技能,沒有經(jīng)驗,也無人指導,只憑著自己嘗試著干,也叫做“暗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