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約翰·彼得·黑貝爾
兩家有教養(yǎng)的鄰居一直相處得十分和睦親密,直至現(xiàn)在還是如此。其中一家養(yǎng)了一只鵪鶉,另一家終于找上門來了。他說,“朋友,每當(dāng)我清晨還想睡那么一會時,您的那位吹鼓手鵪鶉便大聲喧嘩吵鬧起來了,您不覺得這個有多不合適嗎?要使所有的鄰居都討厭您嗎?”對方竟回答說:“不,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每天早晨,我的鵪鶉義務(wù)為大家報時,叫醒酣睡的伙計們,給大家?guī)砹藰啡?。難道這一切都是毫無意義,不值得大家尊重嗎?要知道,只有我一個人負擔(dān)鵪鶉的飼養(yǎng)費用?!苯Y(jié)果,所有的意見都未能被采納。那只鵪鶉卻越啼越早,越叫越響,那位鄰居終于再一次找上門來。他問道:“朋友,您那只鵪鶉肯賣么?”
“干嗎,您想把它殺掉?”對方問。
“哪里的話!”
“那您想把它放掉?”
“不,也不是?!?/p>
“或者想把它轉(zhuǎn)送到別的巷子里去?”
“也不是。我只是想把它放在我的窗前,使您每干早晨也能聽到它的啼叫?!?/p>
養(yǎng)鵪鶉的這家人并不是很聰明的,他也沒有領(lǐng)會鄰居的意思,心里只是盤算著:
“要是我能分文不花地在你窗前聽到它啼叫;而且,另外還能得到一筆錢,這可比以前好多了?!庇谑?,他問道:“你看它能值兩塊金幣么?”那位鄰居盡管覺得價錢太貴,但這個機會卻不能失去啊。于是,很快做成了交易,那只鵪鶉當(dāng)時便換了地方。
次日凌晨,鵪鶉一早便將它原來的主人從夢中叫醒,那位先生剛想說:“喲,我的鵪鶉也醒啦!”話到嘴邊,他才突然想起:“喔,不對,這已是鄰居的鵪鶉了?!?/p>
第三天早晨,他又被從夢中吵醒了?!斑@只忘恩負義的畜生!”他罵道,“它在我這里過了整整一年的好日子,如今,它居然伙同別人戲弄起我來了。唉,這位鄰居也該自知之明一點,總該想想,天下不光只是他一個人,至少這座城里不光住著他一個人。”
幾天以后,他再也無法忍受了,只好重新去找那位鄰居商量:
“朋友,”他說,“你的鵪鶉昨晚可只睡了一會兒啊?!?/p>
“是的,這是一只很乖的鳥?!蹦俏秽従哟鸬?,“我可沒有買錯?!?/p>
“在您精心飼養(yǎng)下,它確實變乖了。”他接著說,“您大概要多少錢才肯把它重新賣掉?”
這時,那位鄰居微笑著問道:“您是不是想把它殺掉?”
“不!”
“或者將它放掉?”
“要不,遣送到別的巷子里去?”
“不,也不是。不過,我想將它重新放到老地方去。您還能像現(xiàn)在一樣,清楚地聽到它的叫聲?!?/p>
“朋友,”那位鄰居答道,“這只鵪鶉是永遠不會再回到您的窗前去了。不過,要是您將兩塊金幣還給我,我就放它飛走算了?!边@個人暗自思量:“用他的錢使我擺脫這只鵪鶉。這可是一件上算的事?!庇谑牵R上將那兩塊金幣還給對方,這只鵪鶉飛走了。
如果有必要,好心的讀者也會識別出,事情發(fā)生在自己的窗前或屋里,還是在別人那里,這將有多大的差別。再譬如,那光是指鵪鶉鳥這件事了——是不是有人在公共場所吹著口哨,敲打著桌子,不管人家是否受得了?此外,是不是有人直到夜里十點鐘了,還滔滔不絕地談?wù)撝鵁o聊的事?不管別人是否愿意呆下去,并且不管人家是否一直對此感到新奇,是否對此發(fā)表意見,好像人家都得注意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