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躁憂郁酒
竹葉酒
[藥物組成] 淡竹葉30g 白酒500ml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熱,暢心神。適用于風(fēng)濕熱痹,關(guān)節(jié)熱痛,心煩,尿黃赤等。
[用法用量] 每日二次,每次一小盅。
[制備方法] 將淡竹葉洗凈,剪成2cm長(zhǎng)的節(jié),放人紗布袋內(nèi),扎緊袋口。白酒、紗布藥袋放人酒瓶?jī)?nèi),蓋好蓋,封口,浸泡三,日即成。
[資料來源] 《中國藥膳》
五加安神酒——原名“五加酒”
[藥物組成] 五加皮 枸杞皮各二升 干地黃 丹參各八兩 石膏(一方作石床) 杜仲各一斤 干姜四兩 附子三兩
[功能主治] 治內(nèi)虛,坐不安席,好動(dòng),主脾病寒氣所傷。
[用法用量] 每次七合,日服二次。
[制備方法] 上藥切碎,以清酒二斗,漬三宿。
[資料來源] 唐·《千金要方》
莎根酒
[藥物組成] 莎根一斤
[功能主治] 治心中煩熱,膀胱脅下氣郁,常憂不樂。
[用法用量] 日夜可服,常使酒氣相續(xù)。
[制備方法] 以莎根一斤切,熬香,袋盛浸酒。春三月浸一日即可服,冬十月后浸七日,近暖處乃佳。
[資料來源] 晉·《肘后方》、明·《本草綱目》
五加解郁酒——原名“五加皮酒”
[藥物組成] 五加皮 枳刺(炒) 豬椒根皮各八兩 丹砂八兩 桂心(去粗皮)三兩 當(dāng)歸(焙,切)三兩 甘草(炙) 天雄(炮去皮臍) 秦椒(去閉口及且,炒,出汗) 白鮮皮 木通(剉)各四兩 芎勞 干姜(炮)各五兩 薏苡仁半升 火麻仁三升
[功能主治] 治筋痹多悲思,顏色蒼白,四肢不斂,諸筋攣急,伸動(dòng)縮急,腹中轉(zhuǎn)痛。
[用法用量] 初次服二三合,后稍加之,以知為度。
[制備方法] 以上藥物切碎,如麻豆大,以夾絹袋盛貯,清酒三斗漬之。
[資料來源] 唐·《千金要方》;《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
三味地黃酒
[藥物組成] 生地黃(切)100g 大豆(炒)200g 牛蒡根(切)100g
[功能主治] 腎虛心煩,關(guān)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不拘時(shí),隨量飲之。
[制備方法] 上三味,共置于瓶中,用酒2L浸五日。
[資料來源] 《藥酒驗(yàn)方選》
牛蒡松節(jié)酒
[藥物組成] 肥松節(jié)120g 生地30g 肉桂10g 丹參30g 萆薜20g 火麻仁120g 牛膝30g 生牛蒡根30g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主治心神煩悶,足脛腫滿,身重乏力。
[用法用量] 每次飯前溫服一盅。
[制備方法] 上幾味,搗碎細(xì),置于凈器中,用好酒1.5L浸之,密封口,經(jīng)五日后開取,去渣備用。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
補(bǔ)充糾錯(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