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脹酒
葶藶酒
[藥物組成] 葶藶一升
[功能主治] 利小便,治療大腹水腫。
[用法用量] 一日二服,以小便利為度。
[制備方法] 上一味,用酒五升,浸三宿。
[資料來源] 宋·《圣濟(jì)總錄》
桑椹楮皮酒
[藥物組成] 桑椹子 楮皮
[功能主治] 專治水腫。
[用法用量] 每次服一升。
[制備方法] 先將楮皮細(xì)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人桑椹重煮五升,以好糯米五升釀為酒。
[資料來源] 明·《普濟(jì)方》
鮮桑椹酒
[藥物組成] 鮮桑椹100g 白酒500ml
[功能主治] 固腎陰、利水消腫,治水熱內(nèi)阻而引起的水腫,下肢浮腫,小便不利,關(guān)節(jié)作痛,耳鳴、目眩、口渴,頭發(fā)白等癥。
[用法用量] 隨飲,每次飲一小盅。
[制備方法] 將鮮桑椹洗凈、搗汁裝入紗布袋內(nèi),扎緊袋口將白酒,紗布藥袋放入酒瓶中,蓋好蓋、封口浸泡三日即成。
[資料來源] 明·《本草綱目》、《大眾藥膳》
桑枝酒——原名“桑酒”
[藥物組成] 桑枝(連心皮,挫細(xì))
[功能主治] 治水腫和腹瀉。不瀉則腹?jié)M腫脹,瀉則體力虛衰。
[用法用量] 一次服一升。
[制備方法] 用水八升,煮取四升汁,用四升米釀酒。
[資料來源] 唐·《外臺秘要》
桃皮酒
[藥物組成] 桃皮(削去上黑,取里黃皮)三斤 麥曲一升
[功能主治] 利小便。
[用法用量] 每次一合,每日三次,耐酒者增加,以體內(nèi)有熱為佳。
[制備方法] 上藥用水三斗,煮桃皮成一斗,用五升汁漬麥曲五升,汁漬飯釀如酒法,熱漉去滓。
[注意事項(xiàng)] 忌生冷和一切有毒食物。
[資料來源] 唐·《外臺秘要》、明·《本草綱目》
雄鴨酒
[藥物組成] 雄鴨(綠頭雄者,退洗去雜候用)一只 南蒼術(shù)三兩 防風(fēng)一兩 荊芥五錢 砂仁三錢 廣木香三錢 米仁三兩
[功能主治] 腫脹。
[用法用量] 熱服,分八九次服完,以矢氣為驗(yàn)。
[制備方法] 上藥為末,酒拌裝鴨內(nèi)線縫,入瓷瓶,用無灰陳酒三四斛浸之,封口入鍋重湯煮四炷香,去藥滓。
[注意事項(xiàng)] 忌一切鹽味,氣惱、生冷百日。
[資料來源] 《珍本醫(yī)書集成》
白石英酒
[藥物組成] 白石英
[功能主治] 治腹堅(jiān)、腹脹滿、古稱“石水”
[用法用量] 每日三次,每次中盞,溫服,如不飲酒,即隨一指偏于下腹部的水腫,空腹如石,脅下脹痛,脈沉,但不喘,多因肝腎陰寒,水氣凝聚下焦所致。二指單腹脹,《醫(yī)門法律·脹病論》:“凡有瘴瘕、積塊、痞塊,即是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甕。是名單腹脹……仲景所謂石水者,正指此也”。性少食之。
[制備方法] 用白石英十兩明凈者,槌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二斗浸,以泥重封瓶口,以馬糞及糠火燒之,常使酒小沸(六小時(shí)左右),即令住火。
[注意事項(xiàng)] 《本草求真》:“忌芥菜、蔓菁、蕪荑、葵、薺尼?!薄兜门渲荨罚骸熬梅喾t元?dú)庀孪??!?br>[資料來源] 明·《普濟(jì)方》
皂莢酒
[藥物組成] 皂莢
[功能主治] 治水腫入腹苦滿急,妨礙飲食,咳嗽吐血便血,胸脅支滿,多唾上氣,蟲毒。
[用法用量] 每次空腹一升,每日服三次。
[制備方法] 將皂莢剝?nèi)ソ钇ぶ它S,挫細(xì)三升,酒一斗浸漬入石器煮沸,去滓取酒。
[資料來源] 晉·《肘后備急方》、唐·《千金要方》、宋·《圣濟(jì)總錄》、明·《普濟(jì)方》
按:皂莢的祛痰作用已經(jīng)臨床證實(shí)(比桔梗、前胡為差,持續(xù)時(shí)間較短)。但其治水腫,歷代很少論及,本方值得作進(jìn)一步研究。
皂莢烏餳酒
[藥物組成] 皂莢(去皮子焙)一挺 烏餳五兩
[功能主治] 治療水腫。
[用法用量] 一次服完。
[制備方法] 上藥以酒二升,煮取六沸,絞去藥滓。
[注意事項(xiàng)] 忌一切肉、面、生冷,咸酢食一年。
[資料來源] 唐·《外臺秘要》
補(bǔ)充糾錯(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