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雜病
石楠細(xì)辛酒
[藥物組成] 石楠(一方用石韋) 細(xì)辛 天雄 茵芋各二兩山茱萸 干姜各二兩 薯蕷 防風(fēng) 貫眾 獨(dú)活 蘼蕪各二兩
[功能主治] 治婦人白少患風(fēng),頭眩眼疼。
[用法用量] 初飲二合,日三,稍稍加之。
[制備方法] 以上十一味切碎,用酒三斗漬五日。
[資料來源] 唐·《千金要方》
天麻酒
[藥物組成] 天麻(切)二兩 牛膝—兩 附子二兩 杜仲二兩
[功能主治]治婦人風(fēng)痹,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 每次溫飲一小盞。
[制備方法] 上藥細(xì)剉,以生絹袋盛,用好酒一斗五升浸七日。
[資料來源] 明·《普濟(jì)方》
附子皂角酒——原名“附子酒”
[藥物組成) 生附子(不去皮)一兩一枚 皂角刺二十—根
[功能主治] 治痛風(fēng),婦人血風(fēng),身上瘙癢。
[用法用量] 每次溫服一盞,不拘時(shí)候,無效再服。
[制備方法] 上藥細(xì)剉,分為二處,用好酒二瓶,入上件藥,慢火煨,候干至半瓶,再合作—處,用泥密封口二宿即可。
[注意事項(xiàng)] 陰虛火旺者忌。
[資料來源] 明·《普濟(jì)方》
仙靈杜仲酒——原名“仙靈脾浸酒”
[藥物組成] 仙靈脾二兩 牛膝(去苗)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 石楠葉一兩 杜仲(去粗皮,微炙)二兩
[功能主治] 婦人風(fēng)痹,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 每次溫飲一小盞。
[制備方法] 上藥細(xì)判,用生絹袋盛,用好酒一斗五升,浸七日。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
狗脊漫酒方
[藥物組成] 狗脊(去毛)二兩 牛膝(去苗)五兩 丹參三兩 當(dāng)歸(剉,微炒)一兩 芎藭一兩 桂心二兩 防風(fēng)(去蘆頭)二兩 埤榍二兩 仙靈脾二兩 天蓼木半斤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一兩
[功能主治] 婦人風(fēng)痹,手足不隨,肢節(jié)急強(qiáng)。
[用法用量] 每次溫飲一小盞,常令有酒氣,每飲取一升,即添酒一升,總量至五斛即住。
[制備方法] 上藥,細(xì)剉,以生絹袋盛,用好酒二斛五升,浸七日。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
晚蠶沙浸酒
[藥物組成] 晚蠶沙一升 茄子根二兩 牛膝(去苗)二兩大麻子半升 牛蒡子(微炒)二兩 防風(fēng)(去蘆頭)一兩 羌活一兩秦艽一兩 枸杞子一兩 當(dāng)歸(剉,微炒)一兩 桂心一兩 虎脛骨(涂酥炙黃)二兩 海桐皮一兩 鼠黏子二兩
[功能主治] 治婦人中風(fēng)偏枯,手足攣急,頑痹不遂。
[用法用量] 溫服,每日不計(jì)時(shí),一次一小盞。
[制備方法] 上藥細(xì)挫,用生絹袋盛,好酒二斗浸七日。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
椒附酒
[藥物組成] 蜀椒(去目并閉口者) 附子(去皮臍) 生干地黃(焙) 當(dāng)歸 牛膝(去苗) 細(xì)辛(去苗葉) 薏苡仁 酸棗仁 麻黃(上根節(jié)) 杜仲(去粗皮) 萆解 五加皮 原蠶沙 羌活(去蘆頭)各一兩
[功能主治] 治婦人半身不遂,肌肉偏枯,或言語微澀,或口眼蝸斜,舉動(dòng)艱辛。
[用法用量] 每日不拘時(shí)溫飲一盞,常覺醺醺為妙,或病勢(shì)急,即將酒煎沸,乘熱投入藥,候冷即隨飲之。
[制備方法] 上十四味,生用,切細(xì),用好酒二斗,浸五曰。
[資料來源] 宋·《圣濟(jì)總錄》
棗子酒
[藥物組成] 斑蝥一枚 肥棗一枚
[功能主治] 治奔豚氣。
[用法用量] 去斑蝥不用,將棗子細(xì)嚼,熱酒送下,空腹服之。
[制備方法] 用斑蝥一枚,去足頭翅,好肥棗—枚,劈開去核,安斑蝥在內(nèi),用濕紙包,文武火中煨熟。
[資料來源] 明·《普濟(jì)方》
補(bǔ)充糾錯(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