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逃難的人流中,一位母親帶著她3歲的孩子,隨著人流向遠方走去。
這位母親把最后的一點干糧磨碎,喂給孩子吃,看著孩子瘦弱的小臉,禁不住落下淚來。她知道,自己已經(jīng)兩天沒吃什么東西了,半個月的饑寒交迫,令她的身體極為虛弱。她怕自己支撐不住,最后孩子也無法活命。想來想去,這位母親抱著孩子走到一位逃難的人面前。這個人,是她以前的鄰居,是個醫(yī)生,為人非常善良,她知道,如果現(xiàn)在把孩子托付給他,他一定會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
“我一輩子感激你,”母親給這位鄰居跪下了,“請你帶著我的孩子一起逃命
“不,我不能答應你?!编従訛樗秃⒆雍唵蔚貦z查了身體狀況后,拒絕了她,“我的事情已經(jīng)夠麻煩了你,我?guī)筒涣四愕拿?/p>
母親只好抱著孩子,重新上路。
一路上,不停地有人倒在路邊,再也起不來了??墒?,這位母親卻奇跡般地帶著孩子,穿過邊境線,住進了難民營。這位母親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她知道,如果她無法保護孩子,就沒有人能夠幫她把孩子養(yǎng)大成人。
在難民營里,她又遇到了那位鄰居。
“你和孩子都需要支撐。”那位鄰居說,“只有你們互相支撐,才能母子平安
這位母親此時才明白了鄰居的好心。
愛是一種支撐。
愛,支撐了母親和孩子的生命。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如果愛能夠支撐起一個希望,那么,愛又有什么無法支撐?
——以上自《讀者》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