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讀后感】
最初在網(wǎng)上看到了《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的書名,當時心里一震:多年來,我們默默付出,孜孜以求的不就是創(chuàng)造一間教室的幸福嗎?忽然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钡捏@喜!
作為一名草根教師,我有一個小小的夢想,如果說,薛瑞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就足夠了”,那是夢想的起點,那李虹霞老師的“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就是夢想的具體目標。一時間,仿佛自己是一個“鋤禾日當午”,“帶月荷鋤歸”的農(nóng)人,看著自己精心侍弄的花草莊稼生機勃勃,愜意滿足。
于是懷著激動的心情,當晚在當當網(wǎng)上買了此書。此后幾天,在甜蜜焦急地等待中煎熬著。見到書的那一刻起,就愛不釋手地閱讀起來。書不厚,但是我卻覺得沉甸甸的,因為字里行間凝聚的是李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的摯愛和心血。就像于永正老師說的“她把‘老師’幾乎做到了極致?!庇辛诉@種追求完美的精神,她才會成為十足的工作狂,她才會有了類似于“統(tǒng)合教學法”的一個個創(chuàng)新和突破,她才會像磁鐵一樣把幸福的孩子們緊緊吸引在她的周圍,她才會不厭其煩地和家長溝通,最終贏得家長的信任和全力支持。
昨天讀完了這本書。掩卷沉思,除去李老師自身素質(zhì)搞的原因,和我們的起點幾乎相同,是什么導致差距拉大呢?我從書中尋求到了答案:“一個人的成長,是自己的事。愿不愿意優(yōu)秀,完全取決于自己?!边@是李老師的心聲,也是她追求卓越的心靈密碼。我讀過《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孫氏兄弟那種強烈的自尊自愛、不甘平庸、積極追求、勇于改變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我們所處的時代,物質(zhì)上已是衣食無憂,但是有些人過于追求物質(zhì)上的滿足,導致精神上的極度貧困。李老師大學畢業(yè)后,最初在職業(yè)中專,后來又在技校任教,這些地方在別人看來,都是清閑的,舒適的。但是李老師卻“而我卻厭倦了原來學校的輕松閑適。于是,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離開?!弊x到這里,我聯(lián)想到了《帥狗杜明尼克》,杜明尼克就是勇敢的走上了冒險的路程,見到了別樣的風景,最后獲得了成功。每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而能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和自己有沒有強烈的愿望有很大關系。
讀到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2004年的暑假,我也是不愿意再過那種沒有挑戰(zhàn)沒有性的生活,選擇了離開,但是我卻遠遠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這里的原因自己清楚:1、目標不明確;2、想得多,做得少。這兩點,是至關重要的。猶如一艘船,一下子沒有了航向。我的痛苦在于一度的迷茫,今天把自己的思路做個整理:不要再渾渾噩噩,在這個年齡段,不,在任何年齡段都一樣,做最好的自己吧,做,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做“新“的自己,不是成為名師,而是每天讀書,認真學習,更新自己,更新自己的思想,遇到不一樣的自己,引領自己的孩子和班里的學生一起成長,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成不了美麗的鮮花,就做一片最好的葉子。
做,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行動就有收獲!加油!
【篇二: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讀后感】
有幸于12月10日參加“于永正名師團隊”課堂教學藝術(shù)觀摩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和他的弟子戴建榮、李虹霞老師上示范課、做專題講座。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濰坊的李虹霞老師的專題報告:《創(chuàng)造幸福教室》。
在報告廳外看到李虹霞老師的照片,心里就在想:這名女子看起來真是親切溫和、淡雅端莊,就如同一朵幽香四溢的茉莉。進了報告廳看到真人更是眼前一亮。未聽報告已經(jīng)對她肅然起敬。從報告中我得知,李虹霞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學語文老師,在擔任小學語文老師的過程中,她和學生一起創(chuàng)建了“幸福教室”。她一個人帶著三年級和一年級的兩個班,每周滿滿24課時,可是你從她身上感覺不到疲累、牢騷和埋怨。看著一幅幅她和孩子生活學習的幻燈片,聽著孩子們那發(fā)自肺腑的感激之詞,我知道了李老師是一個創(chuàng)造幸福、感受幸福的人。是啊,做她的學生真幸福!能有這樣一間幸福教室,能在幸福教室里學習、成長真幸福。
李虹霞老師的“統(tǒng)合”語文教學法讓幸福教室里的孩子受益匪淺。李老師不辭辛勞,每天除了為孩子們、為幸福教室勞心勞力,每晚還要接著挑燈夜戰(zhàn)。她重組課本、整合知識,正是她的努力和執(zhí)著成就了她的“統(tǒng)合”語文教學法。李老師打破常規(guī),統(tǒng)合教材,給孩子們準備了一頓頓營養(yǎng)豐盛的“語文大餐”。她為了讓孩子們與語文一見鐘情,精心準備第一次語文課;她帶著孩子們走進有趣美麗的語文世界,讓孩子們明白語文源自生活,讓孩子們自己探尋語文,體會語文的美麗;她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美讀能力,在她的精心指導下,孩子們的朗讀能力每天都在進步,聽她們班孩子們朗讀,你會不由沉浸其中,驚嘆不已;同樣,李老師在培養(yǎng)孩子的書寫能力上也是一絕,孩子們個個都像個小書法家,那些娟秀工整的字體真是讓身為老師的我自嘆不如。
回想自己,我也和李老師有著同樣地初衷:想讓孩子們愛上語文,愛上學習,希望自己可以帶給孩子們幸福??墒?,我在教學中漸漸迷失了自己,為了成績而過于注重教學,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甚至逼迫著孩子學習,這多么不應該??!為了抓成績,我還忽視了孩子們的書寫,回想班里的孩子寫出的那些龍飛鳳舞的字,雖然我總是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們好好寫字,但卻沒有付出更多的努力、用好方法方式,以致孩子的書寫收效甚微,我深深覺得愧對學生和家長。雖然我一直很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朗讀能力,但由于自身水平能力不高,孩子們的朗讀也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李老師的報告正是給我的當頭棒喝,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之所以辦不好,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你沒有足夠的激情,不肯付出更多的心血。所以,不要抱怨孩子們學習不好、書寫不好、朗讀不好、習慣不好,孩子們的種種不足也許是你的不用心而一手釀成的。
以后的日子里,我會以李虹霞老師為榜樣,為了孩子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我想,不久的將來,我和我的孩子們也會有屬于我們的幸福教室!
【篇三:《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讀后感作文】
假期里,我學習了《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這本書,這本書介紹了李老師與她的學生以及家長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一個個樸實的小故事讓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絕不平凡的教育歷程。我為她那發(fā)自內(nèi)心的文字,為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而感動。
我也許一輩子也打造不出李虹霞老師這樣的幸福教室來,但是,我可以學習他的做法,讓我們的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感受到在這個班級里是幸福的。
“有誰能把學生帶到家中住宿、輔導?有誰能細心到把歷年來中考、高考試卷中易讀錯的字匯總在一起教學生逐一認讀,而且認了之后回家去‘考’家長?有誰能不厭其煩地把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單元過不了‘關’的字(即不會默寫的字),逐個寫下來(字寫得很大),貼在每個學生的語文課本的扉頁上,讓該生天天與它們見面,而且再不厭其煩逐一抄送給每位家長,讓家長輔導過‘關’?”這是李虹霞老師在《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這本書序中的一段文字。一個個問號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執(zhí)著的工作狂,一個工作的勤勉者。當我讀完李老師的《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之后,我也想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誰能毫無怨言地接受一個四年級班的語文教學,一個一年級語文教學的工作任務?誰能面對如此重的工作量非但沒有絲毫怨言,還潛心致力于課堂教學研究,在教學中享受著自己一個個教學小點子帶來的教學變化后的快樂?誰能在一年之后,能夠主動提出教一個高年級語文教學班和一個低年級語文教學班,馬不蹄停穿梭在兩個不同年級,不同樓層的她這么做只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語文教學理想?而這一個個問號得到的答案全是肯定,她能,李虹霞老師能。如今,和很多人坐在一起,談論最多的就是工作要適可,別太累,健康第一……很多人很多時候面對學校安排的任務,即便不是很重,也要談出自己的困難,好像不談自己就要吃虧,有時任務稍微重一些,不是牢騷滿腹,就是據(jù)理力爭,即便接了,也是帶著情緒,心中滿是委屈,工作的質(zhì)量也就可想而知。讀了李老師的故事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工作累不累在自己的內(nèi)心,在自己對事情的考慮方式方法,其實什么工作只要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做,都會找到其中的樂趣,體驗到其中的幸福與快樂。
《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這本書沒有大的空話和套話,沒有高深的教育理論,我們每個教師讀了都會從中得到一點兒什么。值得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讀。幸福就是把幸福的心態(tài)陽光起來,幸福就是工作著,奉獻著,感恩著,美麗著。
【篇四: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讀后感】
假期的這段時間,只要有空閑,我就拿起《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這本書細細研讀,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看,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被吸引,看著這間教室里的故事,我被他們的幸福所感染。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個有教育情懷的老師,那就是幸福!其實,我覺得我有很多地方跟李老師有些像,但我做的沒有李老師細致、到位。今天有幸讀到此書,也能讓我好好向名師學習。
一、走在創(chuàng)新路上
拼音教學一直是起始階段的難點,我教一年級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記住那些拼音,我是煞費苦心,每天的講、練,記,累啞了我的嗓子,累壞了學生的小手,但是效果還是不太理想。
我一直在琢磨怎樣才能又省事又省力,還能讓孩子記住。為此,我查過許多資料,也得到了很多值得借鑒的方法:編兒歌、每天檢測、競賽等等。但是,今天讀完了《哄霞拼音律動教學法》和《兩周學完漢語拼音》這兩節(jié)的內(nèi)容,我不僅又新學了一招,而且對于我的教學理念有了更深的觸動,那就是:教育要創(chuàng)新,我們不能被教學大綱束手束腳,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原本教無定法,為什們我們非得給它定個“法”呢?我們所缺少的不正是李虹霞老師的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嗎?要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必須付出不懈地努力,不怕失敗,不怕受累。
二、利用網(wǎng)絡來促進教學。
家庭與學校理應是合作的、目標一致的教育源。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李老師用博客帶動學生學習,我也寫博客。但李老師做的要更到位,更有效。
我每次把班級博客發(fā)上就完事了,上不上是你的事,我無能為力。而李老師卻恨不得手把手教家長如何上,保證每位學生的家長都能利用這個渠道跟老師溝通、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的功能,讓老師的教育思想及時傳達給家長,也影響著家長們與學校的教育步調(diào)一致,家校統(tǒng)一。正是因為創(chuàng)建多樣化的溝通技術(shù)手段,促進了家校良性互動。
建立了博客還不算完,李老師充分利用博客的功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吸引家長參與。她會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她會利用博客與學生聯(lián)系,在外出開會學習的時候進行指導。李老師首先充分地利用了網(wǎng)絡的功能。
三、統(tǒng)合語文教學
統(tǒng)合語文教學,首先是改變索然無味的課程內(nèi)容和耗時低效的線性教學,嘗試將分散在學科內(nèi)外但聯(lián)系密切的內(nèi)容進行“統(tǒng)合”,從而改變課堂結(jié)構(gòu)和重塑教學流程
【篇七:《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讀后感】
讀李虹霞老師的《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感觸頗深。書中一篇篇動人的故事如同一把把鑰匙,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下面和大家分享兩個我的教育小故事:
故事一:當我讀到第三章:幸福教室里的那些事兒——中的一個小故事《對壞習慣說不》,我明白了面對孩子的壞習慣,我們絕不能縱容。記得本學期我們班剛成立班級自管會那會兒,史心蕾同學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樂于助人被同學們推選為學習委員,同時兼任每周四的值日班長(我們班每天都有值日班長,負責監(jiān)督當天班內(nèi)的一切事務,包括晨誦、午讀、下午值日等)。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樣缺點:責任心不強。前兩個星期都因為忘記自己的職責,放學后立馬回家了。而且第二次因關關窗的的同學請假,史心蕾同學又監(jiān)督不到位,導致班務被扣分,同學們對她的意見很大。于是我利用早讀時間教育她:“孩子,當班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責任心。你忘記值日,有再一再二,不能有再三再四啊!你看該怎么辦?(當時我本班定的班規(guī)就是寫說明書)?!庇谑撬驼\懇地說:“老師,我寫一份說明書吧!”第二天她把說明書交了上來。內(nèi)容如下: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為沒有值日感到非常內(nèi)疚,現(xiàn)正式件套如下:
首先我從思想上認識存在不足,沒有認識到值日這件事的重要性,才產(chǎn)生了今天這樣嚴重的后果。今后我一定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嚴格要求自己,正確認識值日的重要性。
其次,今后我要從行動上積極主動,吧應該我做值日的日期記在心中,為避免忘記,我會把它記在紙條上,放到我的文具盒里。
最后,我向老師和同學們做出保證,今后一定好好值日,為我們班爭光。請老師和同學們幫助我,監(jiān)督我!
從這份保證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反思自己行為的過程,并想出了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至此,史心蕾同學再也沒有忘記過周四值日班長的職責,形成了好習慣。部分孩子養(yǎng)成壞習慣,往往是家長和老師無限包辦和寬容的結(jié)果。幫助孩子形成好習慣是我們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故事二:讀到這本書的第四章《打造幸福課堂》,不由得想起了我的一節(jié)小型的口語交際課,這節(jié)課純屬偶然。那是一節(jié)課間,由于下一節(jié)還是我的課,所以我沒有回辦公室,而是在教室里和同學們聊天。一個小男孩兒湊到我跟前笑著問我:“老師,你知道我為什么叫陳家樂不?”我微笑著搖搖頭說:“不知道。”他接著說:“我告訴你吧,我有兩個姐姐,家里人一直盼著有個男孩兒,結(jié)果媽媽就剩下了我,給一家人帶來了快樂,所以爺爺就給我起名兒叫陳家樂!”聽完孩子的一番話,我說:“你的名字真有意思!”看著孩子一臉的幸福,我突發(fā)奇想:何不讓孩子當一回小記者,采訪一下家長,了解自己名字的來歷?于是,當晚我就布置了這項作業(yè)。第二天,我們以“有意思的名字”為話題,開展了一次口語交際活動。其中張悅艷同學說,她的名字分別來自爸爸媽媽名字中兩個字的意思,爸爸名字中有個“喜”字,“喜”和“悅”意思相近,媽媽名字中有個“梅”字,梅花開放很鮮艷,于是給她取名叫悅艷;王天諾的名字是爸爸起的,爸爸希望他長大成為信守諾言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孩子們或驕傲或羞澀地講著自己的名字故事,洋溢著滿臉的幸福。孩子們交流完后,我滿懷深情地說:“同學們,一個小小的名字,蘊含著父母對我們的多少關愛和期望啊!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老師相信你們一定不會讓爸爸媽媽失望的!”
這節(jié)課,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了一次有效地親子溝通。孩子們深深體驗到了被關愛的幸福。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善于捕捉來自學生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想方設法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努力打造幸福課堂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篇八:讀《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有感】
今天學校請來了濰坊的名師——李虹霞老師,來我校教育故事組座談。雖然事先看過了李老師的書《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但再聽完李老師的講解后,發(fā)現(xiàn)自己對書中的很多內(nèi)容看的并不細致,還需要再細致理解和學習。聽完李老師的話后,我跟負責語文的耿老師說:“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改行教語文。”
這次跟李老師交流,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個有教育情懷的老師,那就是幸福!聽之前,耿老師小聲跟我說:“你沒發(fā)現(xiàn)你有很多地方跟李老師很像嗎?”好像是的,但我做的沒有李老師細致、到位。但今天有幸走近李老師,也就能讓我好好找找自己與名師之間的差別。
一、利用網(wǎng)絡來促進教學。
家庭與學校理應是合作的、目標一致的教育源。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李老師用博客帶動學生學習,我也給學生寫博客。但李老師做的要更到位,更有效。
我現(xiàn)在支教的學生家長狀況跟李老師的差不多,但每次我把鏈接發(fā)給家長就完事了,上不上是你的事,我無能為力。而李老師卻恨不得手把手教家長如何上,保證每位學生的家長都能利用這個渠道跟老師溝通、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的功能,讓老師的教育思想及時傳達給家長,也影響著家長們與學校的教育步調(diào)一致,家校統(tǒng)一。正是因為創(chuàng)建多樣化的溝通技術(shù)手段,促進了家校良性互動。
建立了博客還不算完,李老師充分利用博客的功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吸引家長參與。她會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她會利用博客與學生聯(lián)系,在外出開會學習的時候進行指導。李老師首先充分地利用了網(wǎng)絡的功能。
二、統(tǒng)合語文教學
統(tǒng)合語文教學,首先是改變索然無味的課程內(nèi)容和耗時低效的線性教學,嘗試將分散在學科內(nèi)外但聯(lián)系密切的內(nèi)容進行“統(tǒng)合”,從而改變課堂結(jié)構(gòu)和重塑教學流程。李老師目前從三個維度進行了“統(tǒng)合”:橫向統(tǒng)合;縱向統(tǒng)合;時空統(tǒng)合。這種統(tǒng)合的結(jié)果是,孩子們綜合素質(zhì)提高了,學習速度加快了,學習更生活化。
最讓我欣賞的是李老師調(diào)整教材的順序,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結(jié)構(gòu),重新組合教學資料,形成自己的“師本課程”。這樣的課程因為結(jié)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更高效。這也給了我很好的啟示,看看如何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統(tǒng)合,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
李老師認為應該用經(jīng)典搶占暢銷書,所以,她從一年級開始就引入課外閱讀,而且每次引入新的學習形式,老師都會進行很到位的示范,讓孩子們從開始就一下子愛上書,而且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書也是一種獎勵的形式。新書拿到手里,允許孩子們因為好奇而不停地翻閱,并且引導孩子們通讀新書,找規(guī)律,在沒有開始新課之前心里就對全書有了全面的了解。正因為李老師的這些做法,才有了孩子們后續(xù)的閱讀量,因為有了閱讀量的保證,才會有孩子們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四、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
李老師在教學中會想辦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因為只有孩子想學了,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她在平時的教學中下功夫,讓學生自己教生詞,自己點評;學生自己做PPT教全班;全班同學一起批改一篇學生的文章;每天進行午練;自己找同音字、形近字等,就連假期作業(yè)都是老師在網(wǎng)上留好,孩子自己假期自學的。當然,李老師在這背后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看到李老師跟我們談起她出來一個星期孩子們都能自己管理自己時的自豪感,這樣做還是值得的。
五、我學到的教育教學方法
看了書,再聽李老師的講座,我記下了很多非常有用的信息:對于孩子們背不下來的內(nèi)容可以在胸前掛牌,隨時幫助記憶;關注朗讀,想辦法一個個過關;孩子們能做的練習冊或題都提前做;低年級的朗讀指導要細,細到停頓、換氣、聲調(diào)等,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聽寫全對了,才讓孩子們回家請家長聽寫;跨年級指導,高年級指導低年級的弟弟妹妹朗讀;孩子有不會做的題,在問老師前要先想清楚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不會,而不是就題說題;把音樂、美術(shù)等形式引入課堂,更好地把孩子們帶到情境中。
當然,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基于李老師的教學觀念,因為她視教育如生命,愛學生如已出,所以她所從事的教育才會無比璀璨。正如她的老師于永正說的:“李虹霞把‘老師’幾乎做到了極致。”正因如此,李老師才會有這么多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教育教學,才會把語文教學做的如此“幸??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