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學(xué)生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
這本書是我在8月中旬買的。所以讀的時間比較緊湊…況且這本書本身就有點深度。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在網(wǎng)上查過,這本書的推薦率還是很高的!所以決定就買它了!
一本挺厚的書…現(xiàn)在終于看完了?!恫荒艹惺艿纳p》是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復(fù)的書。這本書比較趨向于成人化,但我覺得高中生也值得一讀!但是要做好重讀的準(zhǔn)備…
有人對我說:這樣一本小說,不僅難懂,而且讀來讓人飽受思想上的折磨。如果沒有準(zhǔn)備好受難,就不要打開它。打開也毫無意義。不如省下時間去讀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說,或許還可以從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一開始我還不相信,但當(dāng)我讀了之后,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思想的折磨…文章的內(nèi)容并不難懂,難以理解的是作者無處不在的議論!很痛苦…真的好難讀懂。
文章涉及到很多歷史性的人物、劇作…比如作者從“永劫回歸”的話題談到十四世紀(jì)非洲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談到法國大革命,談到人們對希特勒的仇恨的消解,談到斷頭臺。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話是:“曾經(jīng)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樣沒有分量,也就永遠消失不復(fù)回歸了。無論它是否恐怖,是否美麗,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麗都預(yù)先已經(jīng)死去,沒有任何意義?!薄拜p”這一字無疑是文章的文眼。說到“輕”,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就是有位國王要他的手下比賽,看誰是大力士。比賽的內(nèi)容就是誰能將一根雞毛扔過墻。很多人都是以失敗告終的。然而有一位大臣非常地聰明,他將整只雞扔過了墻,然后對國王說,我能將整只雞扔過墻,何況是雞身上的雞毛呢?!沒錯,最后是他贏了??康氖撬闹腔郏 拜p”之讓人不能,答案居然如此簡單??磥恚覀円郧暗拿曰笸耆珌碓从趯ΤWR的漠視,以及對“輕”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見。有時,輕,真的讓人無法承受。像一只雞毛,你很難憑借力氣將它扔過高墻。
習(xí)慣上,經(jīng)驗上,想象中,我們都會認(rèn)為“重”讓人無法承受,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到了昆德拉這里,我們忽然聽到“輕”讓人無法承受。昆德拉真是不走尋常路噢~
一開始,還沒讀這本書的是時候,看書名…好深奧…難以理解。
讀完這本書,雖然有的還是不明白,但是大致有個輪廓。昆德拉揭示了人類中不能承受的輕,但他和我們一樣,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永劫回歸”是不可能的。民族歷史、個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沒有初排,沒有草稿,選擇也就變得毫無意義。我們不選擇媚俗,又能選擇什么呢?安知抗擊媚俗的決心和勇氣不是另一種更大的媚俗?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艱難的決心”不都是輕若鴻毛嗎?
這又是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昆德拉由此對生命的終極意義表示了懷疑,而那是我們的前人認(rèn)為理所當(dāng)然而又堅信不疑的。我們無可選擇又必須選擇,我們反對媚俗又時時刻刻都在媚俗…
【篇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后感】
“因為一個人往往從懷疑一個最小的細節(jié)開始,最終會懷疑生活本身?!?/p>
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生活之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失戀了,或生意失敗了,或失業(yè)了……人生陷入灰暗——灰暗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影響到了整個人生,整個人生陷入的灰暗!仿佛生活忽然間再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其實,人生有很多面的,這一方面的不如意,不代表你其它方面也不如意。人生是無常的,此刻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你之前都是不如意的,你以后也都不如意。
人有時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徹底地否定自己。我也曾在某一個失落的時刻,徹底地懷疑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的人生相當(dāng)失敗、徹底失??!我會想起許多能證明我失敗的例子與狀況,然后去對比別人的成功,對比自己的理想,發(fā)現(xiàn)自己一無是處?。ㄎ乙矔懺谌沼浝铮缓笕シ词?,只是這樣的文字不免帶著許多消極情緒,故不想讓人看到,不會公開上傳,我希望我所傳播的思想都是積極樂觀的。有些問題過于沉重,還是不適宜公開討論的,故還是自己去思考吧。)
反之亦然,你可以因為一時的幸福感,而延伸地感覺到你這一生都是幸福的。當(dāng)我被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情所感動的時候,靜下心來,我總是想起許多美好的時光,覺得自己不只是在那一刻是幸福的,我的整個人生都是幸福的!因此,也就有了我之前的那篇《我,幸福無以復(fù)加!——感謝在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在我身上發(fā)生的每一件事!》,及后面的幾篇有關(guān)于幸福的文章。
人,不免有時會夸大自己的痛苦或快樂,我只是希望大家把快樂夸大,把痛苦縮小??浯笸纯嗟臅r候少一些,夸得小一些,最好是能把痛苦縮小或消除,就像瑜珈中提到的,忘卻痛苦,痛苦就不存在;而夸大快樂的時候多一些,夸得大一些。
人與人之間,也常因為一點小矛盾而引發(fā)爭吵,然后引出許多事情來,不斷升級,到了最后不歡而散,甚至反目成仇互相攻擊。
當(dāng)你因為某件事而懷疑人生的時候,跳出來,認(rèn)真想想,其實你所懷疑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一個暫時的狀態(tài)而已!
當(dāng)你因為某件事而懷疑別人對你的看法及情感時,跳出來,認(rèn)真想想,其實你所懷疑的只是一個小誤會,一點小矛盾而已!
有時我們要利用“無限擴大的思想”,讓快樂幸福灑滿整個人生,整個世界;有時則要去限制,讓痛苦只是此痛苦,矛盾只是此矛盾,而不要再延伸!
【篇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后感:舞動生命的羽翼作文】
“最沉重的負擔(dān)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于它,把我們壓倒在地。但負擔(dān)越重,我們的生命便越貼近大地,他就變得越真實。相反,當(dāng)負擔(dān)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大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那么他的生命就會變得沒有任何意義?!泵滋m?昆德拉對生命的終極意義曾經(jīng)表示出了這段懷疑,那么我們到底該選擇什么呢?是重?還是輕?
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輕如鴻毛,實則卻讓人難以承受。米蘭·昆德拉說過,生長于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yōu)勢,因為身處小國,要么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么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昆德拉就是一個世界性的人,他說:“如果一個作家寫的東西只能令該國的人了解,則他不但對不起世界上所有的人,更對不起他的同胞,因為他的同胞讀了他的作品,只能變得目光短淺?!薄渡胁荒艹惺苤p》以醫(yī)生托馬斯(因為婚姻失敗,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而發(fā)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yīng)付他眾多的情婦得可嘆外科醫(yī)生)、攝影愛好者特麗莎(托馬斯真心愛的人)、畫家薩賓娜(托馬斯曾經(jīng)的情婦之一,她一生不斷選擇背叛,選擇讓自己的人生沒有責(zé)任而輕盈的生活。她討厭忠誠與任何討好大眾的媚俗行為,但是這樣的背叛讓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虛無當(dāng)中)、大學(xué)教師弗蘭茨(弗蘭茲是被薩賓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為她而放棄自己堅持的婚姻與忠誠,但是由于薩賓娜的背棄,讓弗蘭茲發(fā)現(xiàn)自己過去對于婚姻的執(zhí)著是可笑的,純屬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對于母親理想的投射。
離婚后,自由自立的單身生活為他生命帶來新的契機,并且了解薩賓娜只是他對革命與冒險生活的追隨。后來他與他的學(xué)生相戀,在實際參與一場虛偽游行活動后,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學(xué)生旁邊。一場突然搶劫中,弗蘭茲因為想展現(xiàn)自己的勇氣而蠻力抵抗,卻遭到重擊,在妻子的陪伴下,無言的死于病榻上。)等人的生活為線索,通過他們之間的感情糾葛,展現(xiàn)蘇軍入侵后,捷克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和情緒,富于哲理地探討了人類天性中的“媚俗”本質(zhì),從而具備了從一個民族走向全人類的深廣內(nèi)涵。
在米蘭·昆德拉看來,人生是一種痛苦,這種痛苦來自于我們對生活目標(biāo)的錯誤選擇,對生命價值的錯誤判斷,世人都在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標(biāo)本身就是一種空虛。生命因“追求”而變得庸俗,人類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隸,在“追求”的名義下,我們不論是放浪形骸,還是循規(guī)蹈矩,最終只是無休止地重復(fù)前人。因此,人類的歷史最終將只剩下兩個字———“媚俗”。昆德拉認(rèn)為,媚俗是以做作的態(tài)度取悅大眾的行為,這種行為侵蝕人類最初美好的心靈,是一種文明病。他甚至指出藝術(shù)中的現(xiàn)代主義在眼下幾乎也變成了一種新的時髦,新的Kitsch,失掉了最開始那種解放個性的初衷。媚俗不僅是我們的敵人也是我們自己。
可是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艱難的決心'不都是輕若鴻毛嗎?這又是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所以也許我們無可選擇又必須選擇,我們反對媚俗又時時刻刻都在媚俗著。正如小說中,
他們靠在了一起,就像一對還沒有親吻過的情侶。“一切都好嗎?”他問?!笆堑摹!薄澳闳ミ^報社了?”“我打了電話。”“怎么樣?”“沒什么。我在等著?!薄暗仁裁??”她沒有回答。她不能對他說,她一直在等他。
其實生命本身就是這樣,無論你是否想選擇什么,但是你都必須承受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那么人生也許就會像托馬斯和特里莎那樣,即使讓彼此都覺得折磨與悲涼,但彼此都是快樂的,都能讓彼此感覺到,也許那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正是自己生命中最甜美的負擔(dān),最幸福的重。
【篇四:讀后感】
“因為一個人往往從懷疑一個最小的細節(jié)開始,最終會懷疑生活本身?!?/p>
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生活之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失戀了,或生意失敗了,或失業(yè)了……人生陷入灰暗——灰暗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影響到了整個人生,整個人生陷入的灰暗!仿佛生活忽然間再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其實,人生有很多面的,這一方面的不如意,不代表你其它方面也不如意。人生是無常的,此刻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你之前都是不如意的,你以后也都不如意。
人有時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徹底地否定自己。我也曾在某一個失落的時刻,徹底地懷疑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的人生相當(dāng)失敗、徹底失?。∥視肫鹪S多能證明我失敗的例子與狀況,然后去對比別人的成功,對比自己的理想,發(fā)現(xiàn)自己一無是處!(我也會寫在日記里,然后去反省,只是這樣的文字不免帶著許多消極情緒,故不想讓人看到,不會公開上傳,我希望我所傳播的思想都是積極樂觀的。有些問題過于沉重,還是不適宜公開討論的,故還是自己去思考吧。)
反之亦然,你可以因為一時的幸福感,而延伸地感覺到你這一生都是幸福的。當(dāng)我被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情所感動的時候,靜下心來,我總是想起許多美好的時光,覺得自己不只是在那一刻是幸福的,我的整個人生都是幸福的
【篇十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后感】
可以說這并不是一個非常廣為人知的書,但它卻可以留給讀者一個源長的思索。
作者在這本小說中通過幾個主人公的經(jīng)歷,通過他們對于生命的選擇——并不是發(fā)出了作者本身的直觀感受,而是留給我們自己的思考。
“當(dāng)負擔(dān)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p>
“那么,到底選擇什么?是重還是輕?”
作者用簡單的一句話,將我們的思緒引到了一個問題上“我們到底追求什么?”
可以說,作為一個學(xué)生,這應(yīng)該是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但從更深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學(xué)習(xí),到底是為了追求什么?
難道我們單單只是為了學(xué)好而已而用一種虛偽的姿態(tài)用盡全力去做好?我們參加的每一次活動,難道單純是為了得到名次么?
當(dāng)然,每個人都可以得出一個輕飄飄的“不是”。只是事實是每個人在面對了這樣的選擇時卻是茫然無措,而且大多數(shù)人的結(jié)果都是令人悲哀的。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沒有初排沒有草稿,但卻要一步一小心的去面對并盡量不做錯。但不做錯可能么?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完全避免做錯呢?如果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艱難的決心”不都是輕若鴻毛嗎?
那倒也是未必。
我們根本也用不著去研讀這些來非評出個對或者不對。既然生命對于我們時輕時重,我們就應(yīng)該盡自己最大的力去做好。
雖然學(xué)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學(xué)習(xí)搞好,但這也絕不是唯一,學(xué)習(xí)只是對我們以后長遠人生的鋪墊,是一種作用使你適應(yīng)。
比如說馬上我們南京的青奧會,這何嘗不是生命中一次重大的體會,也就是“生命之重”用自己最好的表現(xiàn)去面對它,事實上已經(jīng)是使自己的生命變得有意義。不再是輕飄飄的了。
人生的意義又是一個抽象卻又是數(shù)年來人們爭相追捧的事物。但書里卻是帶有釋然感地說了“人生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能被交給機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種媚俗?!?/p>
不是么?
只要我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帶著自己從沒改變過的信念,人生就有意義了。
而現(xiàn)在,不說機遇,青奧會的機會就擺在你眼前,用自己的信念把,用自己的努力汗水,用自己的拼搏精神。
不說結(jié)果吧,僅僅為了自己的生命,它的意義和輕重,就是一次青奧會,它一樣可以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篇十二: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
一直覺得,生命仿佛一首哀艷的歌謠,唯有承受過生命重量的人,方能將其演繹到極致。安之若素就真的好嗎?與其在碌碌無為中等待生命的逝去,倒不如選擇在光輝與絢爛中任其揮灑奔縱。但是,米蘭昆德拉卻詮釋了另外一種不一樣的生命,一種悲楚不羈的泯滅?!恫荒艹惺艿纳p》是一部四個人的悲劇,卻也是一部人性的悲歌,它洞悉了生命的輕與重,愛與恨,忠誠與背叛,鄙俚與拔俗……或許,我們真正的抉擇是釋放生命中虛無的輕,而勇敢地擔(dān)起永恒的重。
托馬斯對女人的信仰是輕浮的,從她們那獲得的永遠只是肉體上的快感。無徳為輕,輕讓托馬斯在生命的軌道上無法負重。而特雷莎,卻第一次讓托馬斯在離婚后品味到了愛情的重量。無論是對他,還是對她,這份愛都是靈魂上的滋潤。他們從不在乎世人的議論,他為了她,一次次地打破自己的所謂愛情的原則;而她也為了他幾乎犧牲了一切。當(dāng)兩顆空若寂苦的心碰撞出愛情的火花時,恍若百煉成鋼的生命第一次變得這么輕,以至于使人無法承受。到達蘇黎世后,盡管他們彼此都受了傷,盡管特雷莎早已心灰意冷,但感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即使愛情已逼仄得足以讓人窒息,托馬斯最終還是選擇了追尋愛情的真實——與特雷莎一起隱逸田園。這絕不會使他們抱憾終身,因為他們都問心無愧。即便是一場使兩人雙雙畢命的車禍,也能使他們安之若素地攜手走進天堂。如果說這個悲劇發(fā)人深省,那弗蘭茨的故事更加充滿了悲劇色彩。那個一心只想著忠誠于幸福的大學(xué)教授卻被崇尚背叛的薩賓那一次次地從愛情的至高點重重地摔下,這卻促使他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面對糾纏不清的妻子和心中真愛著的學(xué)生,他以一次“義舉”結(jié)束了徘徊在愛與被愛中的一生。但他的泯滅卻遠沒有托馬斯和特雷莎一般超然灑脫,因為面對弗蘭茨的依舊是卑俗的妻子,他的肉體最終還是歸屬了那個惡婦。生命的軌道上,他依舊不堪重負。
愛是輕的,非愛是重的。也就是這種不一樣的輕,讓人無法承受,當(dāng)然,這絕不是輕浮。正因為彼此深愛著對方,才對這種令人無法釋懷的愛情感到如此迷茫。托馬斯和特雷莎的愛幾經(jīng)波折,終成正果。當(dāng)托馬斯還在享受著靈肉分離的樂趣時,全心愛他的特麗莎卻一次次在極度不安的夢靨中醒來,經(jīng)常猜忌并懷有恐怖想像。我想,這便是無法承受的生命之輕,一種不敢恨,卻愛不到的輕度。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負擔(dān)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p>
背叛是輕的,忠誠是重的。當(dāng)薩賓那一次次選擇背叛時,便產(chǎn)生了一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薩賓那一生不斷選擇背叛,選擇讓自己的人生沒有責(zé)任而輕盈的生活,但這種輕豈是人人都能承受的?所謂“反俗媚主義”卻是一步步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如此“拔俗”,令人汗顏。比況之下,敢于定義“忠誠”的弗蘭茨則更讓人憐憫。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背影。當(dāng)他躺在寒冬的車站上奄奄一息時,他內(nèi)心的呼喊竟是:“不要讓我見到我的妻子。”沒有什么比這句話更能體現(xiàn)出生命的輕度了。與其選擇背叛的輕浮,倒不如勇敢地肩負起忠誠的重擔(dān)。
俗媚是輕的,脫俗是重的。小說中的四大悲情人物不管遭遇如何,但在他們心中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反對俗媚。其實,在生活中,俗媚與脫俗是兩個完全沒有界限的概念。俗與不俗,僅在一念之間,看的完全是個人的主觀意識。也許,一個事物,極少人擁有它時,自然超凡脫俗,但當(dāng)自以為脫俗的人多了,自然就變得俗不可耐了。因此,一個人,不可能做到絕對意義上的“拔俗”??梢哉f,這個永恒的悲劇正是“反俗媚主義”的產(chǎn)物。那么,這是必然還是偶然呢?正如先哲所說:“歷史的天空中不存在偶然,所有偶然皆因必然而起?!痹谒着c不俗的較量中,很多人寧可選擇俗媚的輕松,但權(quán)衡之下,我們更應(yīng)承受脫俗的重量,至少生命的載重量完全大于脫俗的重量。相反,當(dāng)負擔(dān)完全消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生命的輕與重又到底是什么?我想,在每個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在我心中,歷史是輪回的浩劫,不斷地傷害,卻又不斷地被遺忘。剛開始我不停地逃離,不停地背棄,我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卻又偏偏害怕,命運被天注定。因為我沒有勇氣去面對生命的重擔(dān)。曾經(jīng),我迷惘過,逃離過,卻又無助地回到了原點。既然如此,與其像一個懦夫般地逃離,倒不如避開這無可救藥的生命之輕,勇敢地去擔(dān)起生命的重擔(dān),生活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勇氣。
讀完這本書,仍覺得意猶未盡,米蘭昆德拉所塑造的悲,豈可用言語表達出來。不過,它賦予我的,不僅僅是一種藝術(shù)的美感,更是一種無畏承擔(dān)的勇氣!
蹉跎歲月,流金年華,更需要我們?nèi)テ肺渡?,去釋放那些虛無縹緲的生命之輕,去承擔(dān)那些屬于勇者的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