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說:“現(xiàn)在的教育太死板,要放手,就是要讓孩子去玩,做什么作業(yè)?小學里是不該有作業(yè)的!整天做作業(yè),把腦子都讀傻了!看看現(xiàn)在賺大錢的人,哪個是從小學習很好的?沒幾個吧?倒是從小讀書刁兒郎當?shù)模?jīng)常闖禍惹事的人都在發(fā)大財、當大官呢?為什么?他們腦子活,會辦事,人能干??!他們用很大的一部分精力去開發(fā)了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聰明的人都是不喜歡讀書,讀不好書的!讀書沒有用的,像我,就是書讀不好才賺大錢的嘛,哈哈……”傻了不是?讀書人聽了定然慚愧,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可人家呢?“腹無詩書,氣沖斗?!卑?!這個社會確實如此,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很多成名成業(yè)的人都不是書讀得好讀出來的。洪金寶,很有名的香港演員,武打很棒,導演很不錯,他從小就讀不好書,專打架、闖禍,專門惹是生非,他還??窟@些成才了。有人說,這是因為人在長大后,有些道理自然就懂了,或者碰上兩次壁,不用你教,他就明白了,用不著老師現(xiàn)在替他們?nèi)ゲ傩?,他們自有他們的長處和能力。這樣的人生活中比比皆是,或許你見到的每一個大老板、每一個領(lǐng)導人物都有不光彩的少年時代,但他們卻都活得很灑脫。讓現(xiàn)在的教師不得不汗顏的是:或許在你的批評聲里,有你明天的領(lǐng)導和老板,有你明天得以瞻仰的領(lǐng)袖,那么,今天,你又該如何待他們呢?所以,要放開,任孩子的天性得以充分的發(fā)展,做點壞事是好的,像《逃學威龍》里的人才也不是不可以。教師不要管得那么嚴,到頭來,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何必呢?
與此同時,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毫厘必爭,只要稍有下降,便會問長問短,便會究其根底,還會采取一系列措施,所謂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者大都抱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想法。他們的想法很明確:孩子只有從小有良好的習慣,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一個孩子,如果連最起碼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的話,那么,學了再多的知識,有再大的本事,又有何用?還不是對社會有害嗎?學習本身就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活動,并不一定要孩子有如何高的、出尖的成績,卻一定要有力爭上游、敢學肯學的意志。而且,身邊有很多人總不無自豪地告訴我他們的孩子或親戚朋友或某某學生考上了哪所名牌大學,或有了一份非常愜意、報酬豐厚的工作,或成了什么領(lǐng)導人物,還特別講到他們小時候如何地認真好學、博聞強記、成績優(yōu)秀,羨慕之情溢于言表。這些人都會告訴你讀書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為什么現(xiàn)在家長這樣看重好學校、好教師?還不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好嗎?還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考得好一點嗎?從小考、中考,到高考,一步步領(lǐng)先別人,最終功成名就嗎?當一些孩子能夠做出別的孩子做不出的試卷的時候,我們的家長是多么地高興啊!這是一種教育的導向,它告訴我,我們必須對孩子負責,不能任由他們個性的雜草隨意生長,要幫他們剪除雜草、扶正枝葉,再使其茁壯成長。
當這些不同的觀念在我們身邊回響的時候,我感到茫然,因為即使是來自中和的聲音,也是有不同的側(cè)重的。有的主張管得嚴一點,有的主張玩得的多一點,有的主張各種書都要看,有的主張不能看雜書,有的主張要多看電視,有的主張要盡量少看電視,有的主張作業(yè)要多一點,有的主張少一點,有的主張活動多一些,有的主張花頭少一點,成績管好些,……
老師呢,自然也是身不由己的,除了情緒是自己的之外。他們必須要適應(yīng)各方面的需要,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更要負起相應(yīng)的責任。他們不知道,也不會,去試著改變。
(時200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