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看過畢淑敏的一篇文章,名字是《誰是你的重要他人》。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優(yōu)美的語句。她的筆下緩緩呈現(xiàn)的畫卷,是那么冷酷而現(xiàn)實。
文章寫一個11歲的女孩小時候練合唱跑調(diào),因為老師的一句話“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于是“灰溜溜”、“羞愧難當(dāng)?shù)亍彪x開合唱隊伍。因為“你小小年紀(jì),怎么就長了這么高的個子”,女孩“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身子塌了腰。從此,這個姿勢貫穿了我整個小學(xué)和青年時代?!?;困為老師的一個動作“伸出頎長的食指,筆直地?fù)踉谖业淖齑介g”,女孩“從此遺下再不能唱歌的毛病”。她用“慘痛記憶”來形容長辮子老師這個最重要他人給自己一生帶來的影響,“在以后十幾年的歲月中,長辮子老師豎起的食指,如同一道符咒,鎖住了我的咽喉”。這個女孩,就是作者畢淑敏。
故事就是這么簡單,簡單到令我心酸,簡單到我至今都還記得當(dāng)初看到這篇文章時心里深深的震撼。仿佛你一瞬間長大,一瞬間世界顛覆了,一瞬間你對事物都改觀了,一瞬間你看到了嶄新的世界,嶄新到令你陌生與恐懼。
我多想問問那位老師:是誰,允許你將兒童的純真,他人的尊嚴(yán)狠狠地踩在腳底下?
無論是有意而行還是無意為之,同樣作為人平等地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為什么要去傷害一個幼小的孩子呢?孩童的心是稚嫩的,這顆心的成長需要成人引導(dǎo)它積極向上,樂觀堅強(qiáng)。孩童的心是柔軟的,保留著成人所沒有的單純可愛,即便是一個無意的動作也會改變這顆心,更別說是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了。
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么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jī)會帶兵去打德國一般嘔氣。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打,連在夢里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得著,仿佛是候選總統(tǒng)落了選一樣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會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般傷心?!?/p>
你在皮膚上輕輕劃一刀,它會流血,會結(jié)痂,最后還能夠完好如初。但是傷的是心,它又應(yīng)該怎么結(jié)痂呢?即使結(jié)痂了,那個傷口還在,輕輕觸碰便會血流不止,有種被撕裂的疼痛。傷人勿傷心,那會有一道不結(jié)痂的疤。做人做事且留一分余地,不好么?
誰是誰的重要他人,他自己知道。我不愿成為造成誰失敗的重要他人,而是成為帶領(lǐng)大家一起騰飛的重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