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uán táng shī | 注音 | ㄑㄨㄢˊ ㄊㄤˊ ㄕ |
首字母 | qt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唐詩選集、唐代詩歌集成、唐詩選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總集名。清康熙時彭定求等編。九百卷。收唐、五代詩歌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殘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二千八百三十七人,大致按時代前后排列,并附作者小傳。是收錄唐代詩歌最完備的總集。 |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10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編,次年十月,全書即編成奏上。全書架構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tǒng)簽》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全書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樂章〉、〈樂府〉次之,又以年代為限﹐列出唐代詩人,附以作者小傳。接著是〈聯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最后為〈補遺〉、〈詞綴〉。
中華書局編《全唐詩外編》,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寧(市河寬齋)的《全唐詩逸》3卷,王重民輯《補全唐詩》,收詩104首,孫望《全唐詩補逸》20卷、童養(yǎng)年《全唐詩續(xù)補遺》21卷等4種。另外,劉師培有《全唐詩發(fā)微》,岑仲勉有《讀全唐詩札記》。張忱石編《全唐詩作者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