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uè diǎn | 注音 | ㄑㄩㄝ ㄉㄧㄢˇ |
首字母 | q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典籍、經(jīng)典、經(jīng)書、典故、典范、經(jīng)文、經(jīng)書、經(jīng)典作品、經(jīng)典著作 | ||
反義詞 | 非典、非經(jīng)、非正統(tǒng)、非傳統(tǒng) | ||
基本解釋 | 1.殘缺的典章制度。語本漢揚雄《劇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補。"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厘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南朝梁任昿《王文憲集序》﹕"闕典未補﹐大備茲日。"后指古代傳下來的典章制度。 2.指史料記載上的缺漏。 3.猶憾事。 |
指史料記載上的缺漏。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 曹操 征 烏桓 還,自謂幸勝而偏賞先諫者,可以為千古法也。 操 一生所行類皆不道之事,獨此一節(jié)有光清史,而 陳壽 略之,豈非闕典之甚哉!”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五·圣賢須目》:“今年譜但言﹝ 朱熹 ﹞有足疾而不言目疾,此誠闕典也?!?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二·題名碑》:“本朝最為右文,而題名碑止 順治 丙戌一科,丁亥已后無之。當時不知何故廢而不舉,后遂相沿,此闕典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