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óng xiāng | 注音 | ㄌㄨㄙˊ ㄒㄧㄤ |
首字母 | lx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狂傲、 威武、 威風、 威嚴、 雄壯、 雄偉、 雄渾、 雄奇、 雄健 | ||
反義詞 | 溫文爾雅、 和平、 文雅、 柔和、 溫順、 溫和、 和藹、 和善 | ||
基本解釋 | 1.亦作"龍襄"。昂舉騰躍貌。 2.駿馬。 3.指晉大將龍驤將軍王浚。 4.指畫家顧愷之。 5.《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梁有龍驤﹑神威﹑拱宸等軍,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費數(shù)十萬,裝以組繡,飾以金銀﹐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軍隊。 6.指大船。晉龍驤將軍王浚為伐吳曾造大船。 |
龍驤,,漢語詞匯。
拼音:lóng xiāng
釋義:1、比喻氣概威武。
2、古代將軍的名號。三國蜀漢以關(guān)興為龍驤將軍,司馬炎以王濬為龍驤將軍,后苻堅、姚萇都受此名號。
3、指大船。
4、《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所謂龍驤,指的是龍拉的戰(zhàn)車。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之前曾出現(xiàn)“疇騎”,為早期騎兵。戰(zhàn)爭還是主要以戰(zhàn)車為主。
龍驤、虎賁常并用
龍驤,指精銳車兵,虎賁,指精銳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