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à xī zú | 注音 | ㄣㄚˋ ㄒㄧ ㄗㄨˊ |
首字母 | nx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約278萬人(1990年)。用納西語。曾用象形東巴文字和音節(jié)哥巴文字,現(xiàn)通用漢文。信東巴教。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東巴經(jīng)》有重要文化價值。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兼事畜牧業(yè)。 |
納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shù)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納西族有本民族語言,納西語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在藝術(shù)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shù)名揚古今中外。
納西族中家族組織普遍存在,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瀘沽湖地區(qū)納日人(摩梭人)的親族組織保持著比較古老的特征,納西文化受漢文化影響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