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ú shǔ | 注音 | ㄨˊ ㄕㄨˇ |
首字母 | w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無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鼠名。別名夷由。俗稱大飛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樹林中。尾長,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間有寬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樹間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實和昆蟲等。古人誤以為鳥類。 |
鼯鼠也稱飛鼠或飛虎,是對鱗尾松鼠科下的一個族的物種的統(tǒng)稱,稱為鼯鼠族(Pteromyini)。全世界現(xiàn)存13屬34種,中國有7屬16種,其中中國特產(chǎn)的有3種:復(fù)齒鼯鼠、溝牙鼯鼠和低泡飛鼠。本類動物多數(shù)分布在亞洲東南部的熱帶與亞熱帶森林中,僅少數(shù)幾種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的溫帶與寒溫帶森林中。
其飛膜可以幫助其在樹中間快速的滑行,但由于其沒有像鳥類可以產(chǎn)生升力的器官,因此鼯鼠只能在樹、陸中間滑翔。主要分布于亞洲、歐洲和美洲的熱帶與溫帶雨林中,已發(fā)現(xiàn)多達43個不同種類的鼯鼠。21世紀初以來,由于大量獵殺,鼯鼠很可能滅絕。
現(xiàn)在因容易馴化而常被人們作為通人性的小寵物。此外,鼯鼠不屬于松鼠,它們是鱗尾松鼠亞目的小動物,常被部分人們搞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