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uè qín | 注音 | ㄩㄝˋ ㄑㄧㄣˊ |
首字母 | yq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古箏、古琴、七弦琴、阮、阮咸、阮嘉錫、阮福梅、阮福明、阮福澤、阮福榮、阮福儀、阮福清、阮福貴、阮福安、阮福全、阮福寶、阮福才、阮福宏、阮福華、阮福昌、阮福貞、阮福勤、阮福盛、阮福娣、阮福利、阮福晴、阮福青、阮福文、阮福君、阮福慶、阮福興、阮?;?、阮福婷、阮福瓊、阮福燕、阮福玲、阮福偉、阮福梅、阮福明、阮福澤、阮福榮、阮福儀、阮福清、阮福貴、阮福安、阮福全、阮福寶、阮福才、阮福宏、阮福華、阮福昌、阮福貞、阮福勤、阮福盛、阮福娣、阮福利、阮福晴、阮福青、阮福文、阮福君、阮福慶、阮福興、阮福慧、阮福婷、阮福瓊、阮福燕、阮福玲、阮福偉 | ||
反義詞 | 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二胡、笛子、簫、琴鍵、琴弦 | ||
基本解釋 | 撥弦類弦鳴樂器。因音箱圓如滿月而得名。木制。音箱扁平,兩面蒙桐木板,中有金屬絲彈簧。琴頸短,由琴頸至面板設十品或十二品,今已增至二十四品。張弦三至四根,以撥子彈奏。用以伴奏戲曲、曲藝。在中國民族音樂中,也常用作獨奏、合奏樂器。 |
月琴,中國傳統(tǒng)彈撥樂器,起源于漢代。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制,邊框用六塊規(guī)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內(nèi)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琴也在不斷變化發(fā)展中。比如,月琴傳到了臺灣以后,形狀有了一些小變化。臺灣月琴的頸較長,音箱為木制圓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早期用蠶絲弦,現(xiàn)常用尼龍弦,頗流行使用釣線。是臺灣歌仔戲、歌仔說唱。閩南的歌仔戲(薌劇)和歌仔(當?shù)胤Q錦歌,民謠的總稱)說唱亦使用臺灣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