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王國,歐洲國家
Kingdom of Denmark (DEN)
首都:哥本哈根 ┆ 語言:丹麥語 ┆ 面積:43,096平方公里
貨幣:丹麥克朗 ┆ 國際電話區(qū)號:45
丹麥位于歐洲北部波羅的海至北海的出口處,是西歐、北歐陸上交通的樞紐,被人們稱為“西北歐橋梁”。包括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及西蘭、菲英、洛蘭、法爾斯特和波恩荷爾姆等406個島嶼組成,面積43096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南部與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314公里。全境地勢低平,境內多湖泊河流,氣候溫和,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
丹麥,全稱為丹麥王國,位于歐洲北部波羅的海至北海的出口處,是西歐、北歐陸上交通的樞紐,被人們稱為“西北歐橋梁”。包括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及西蘭、菲英、洛蘭、法爾斯特和波恩荷爾姆等406個島嶼組成,面積43096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南部與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314公里。全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中部稍高,最高點海撥173米。境內多湖泊河流,最長河流為古曾河,最大湖泊阿里湖面積40.6平方公里。氣候溫和,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
全國為14個郡、275個縣和格陵蘭、法羅群島兩個自治領(其國防、外交、司法和貨幣由丹麥負責)。14個郡為:哥本哈根郡、菲特烈堡郡、羅斯基勒郡、西希蘭郡、斯多斯特姆郡、博恩霍爾姆郡、菲茵郡、南日德蘭郡、里伯郡、維厄勒郡、靈克賓郡、奧胡斯郡、維堡郡、北日德蘭郡。
丹麥約公元985年形成統(tǒng)一的王國。9世紀起,丹麥不斷向鄰國擴張,并渡海侵襲英格蘭,于11世紀20年代征服整個英格蘭和挪威,成為歐洲強大的海盜帝國。1042年帝國瓦解。14世紀走向強盛,1397年成立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為盟主的卡爾馬聯(lián)盟,疆土包括現(xiàn)丹麥、挪威、瑞典以及芬蘭的一部分。15世紀末開始衰落。1523年瑞典脫離聯(lián)盟獨立。1814年,丹麥同瑞典戰(zhàn)敗后將挪威割予瑞典。1849年頒布第一部憲法,結束世襲君主制,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納粹德國占領。1944年冰島脫離丹麥獨立。1949年加入北約。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至今仍擁有對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主權。
國旗:丹麥國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7∶28。旗地為紅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圖案,稍偏左側。據(jù)丹麥史詩記載,公元1219年丹麥國王瓦爾德瑪-維克托里斯(也稱勝利王)率軍對愛沙尼亞異教徒征戰(zhàn)。6月15日隆達尼斯戰(zhàn)斗中,丹軍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帶有白色十字的紅旗從天而降,并伴隨著一個響亮的聲音:“抓住這面旗幟就是勝利!”在這面旗幟的鼓舞下,丹軍奮勇作戰(zhàn),轉敗為勝。此后白色十字紅旗就成為丹麥王國的國旗。至今每年6月15日,丹麥都要慶?!皣烊铡奔础巴郀柕卢斎铡?。
丹麥有人口545萬人(2006年12月),丹麥人約占95%,外國移民約占5%。 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英語為通用語。86.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0.6%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
丹麥是發(fā)達的西方工業(yè)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長年居世界前列,2006年丹麥國民生產總值為2563.18億美元,人均高達47031美元,位居世界前五位。丹麥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森林覆蓋面積43.6萬公頃,覆蓋率10%。農牧漁業(yè)及食品加工業(yè)高度發(fā)達,農牧業(yè)特點是農牧結合,以牧為主。有耕地267.6萬公頃,農場5.35萬個,90%左右的農場都是個人所有的家庭農場。農業(yè)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農畜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65%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0.6%,豬肉、奶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丹麥是個畜牧業(yè)加工生產相當發(fā)達的國家,畜牧業(yè)占農業(yè)總產值66%,有大量肉類、奶品、禽蛋出口,其制冷技術以及食品的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方面都很發(fā)達。丹麥是歐盟最大漁業(yè)國,捕魚量約占歐盟捕魚總量的36%,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主要有鱈魚、比目魚、鯖魚、鰻魚和蝦等,主要用于生產魚油和魚肉。
工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主導地位,企業(yè)以中小型為主。主要工業(yè)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石油開采、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yī)藥、紡織、家具、造紙和印刷設備等,產品61.7%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75%。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制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丹麥第三產業(yè)發(fā)達,包括中央政府和市政的公共及私營服務、金融、保險及其他服務,產值占年國民生產總值的70%以上。旅游業(yè)是丹麥服務行業(yè)中的第一大產業(yè)。年均外國游客約200萬人。主要旅游點有哥本哈根、安徒生故鄉(xiāng)-歐登塞、樂高積木城及日德蘭半島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等。
丹麥孕育了童話家安徒生、作典家卡爾-尼爾森、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雕刻家托爾森,神學家克爾愷郭爾、舞蹈家布農維爾與建筑家雅科布森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學家;20世紀有12位丹麥人獲得了諾貝爾獎。丹麥在天文學、生物學、環(huán)境學、氣象學、解剖學研究、免疫學、光速計算、電磁、血清研究和核物理研究等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得到發(fā)展的文化方針,鼓勵地方發(fā)展文化事業(yè)。
安徒生是享譽世界的丹麥作家,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共寫了160多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想象豐富、思想深刻、充滿詩意、引人入勝。安徒生博物館位于丹麥菲茵島中部的奧登塞市區(qū)。為紀念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1805-1875年)誕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館是一座紅瓦白墻的平房,坐落在一條鵝卵石鋪的街巷里。這里臨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樣的建筑,使人感到仿佛回到了19世紀安徒生生活的年代。
哥本哈根: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位于丹麥西蘭島東部,隔著厄勒海峽和瑞典重要海港馬爾默遙遙相對。它是丹麥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全國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是北歐最大的城市,也是著名的古城。哥市雖地理緯度較高,但由于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氣候溫和。1─2月氣溫在0℃左右,7─8月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
根據(jù)丹麥的歷史記載,哥本哈根在十一世紀初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和進行貿易的場所。隨著貿易的日益繁盛,到十二世紀初發(fā)展成為一個商業(yè)城鎮(zhèn)。十五世紀初,成為丹麥王國的首都。哥本哈根在丹麥文中就是“商人的港口”或“貿易港”的意思。
哥本哈根市容美觀整潔,市內新興的大工業(yè)企業(yè)和中世紀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輝映,使它既是現(xiàn)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在許多古建筑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古老的宮堡。座落在市中心的克里斯蒂安堡年代最為久遠?,F(xiàn)在的克里斯蒂安堡是一七九四年被火焚以后重建的。過去,它曾是丹麥國王的宮殿,現(xiàn)在成為議會和政府大廈所在地。建筑在厄勒海峽出口處巖石上的克倫堡宮,是昔日守衛(wèi)這座古城的一個軍事要塞,至今還保存著當時修建的炮臺和兵器。此外,現(xiàn)在丹麥國王居住的王宮——阿馬林堡,也頗負盛名。哥本哈根市政廳的鐘樓,也常常擠滿了好奇的來訪者。因為那里有一座機件復雜、制作精巧的天文鐘。據(jù)說,這座天文鐘不僅走得極其準確,還能計算出太空星球的位置,能告訴人們:一星期各天的名稱、日子和公歷的年月、星座的運行、太陽時、中歐時和恒星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