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民主共和國,非洲國家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COD)
首都:金沙薩 ┆ 語言:法語 ┆ 面積:2,344,858平方公里
貨幣:剛果法郎 ┆ 國際電話區(qū)號:243
剛果(金)面積234.5萬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其中北部,東接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坦桑尼亞,北連蘇丹、中非共和國,西鄰剛果,南界安哥拉、贊比亞,海岸線長37公里。地形分5個部分:中部剛果盆地區(qū),東部南非高原大裂谷區(qū),北部阿贊德高原區(qū),西部下幾內(nèi)亞高原區(qū),南部隆達—加丹加高原區(qū)。
民主剛果,全稱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其中北部,東接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坦桑尼亞,北連蘇丹、中非共和國,西鄰剛果,南界安哥拉、贊比亞。海岸線長37公里。地形分5個部分:中部剛果盆地區(qū),東部南非高原大裂谷區(qū),北部阿贊德高原區(qū),西部下幾內(nèi)亞高原區(qū),南部隆達-加丹加高原區(qū)。扎烏邊界的馬格麗塔山海拔5109米,為全國最高點。扎伊爾河(剛果河)全長4640公里,自東向西流貫全境,重要支流有烏班吉河、盧阿拉巴河等。東部邊界自北向南有阿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伍湖、坦噶尼喀湖(水深1435米,為世界第二深水湖)和姆韋魯湖等。南緯5°以北屬熱帶雨林氣候,以南屬熱帶草原氣候。
5930萬(2006年)。全國有254個民族,較大的民族有60多個,分屬班圖、蘇丹、俾格米三大族系。其中班圖人占全國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南部、中部和東部,包括剛果、班加拉、盧巴、蒙戈、恩貢貝、伊亞卡等族;蘇丹人多數(shù)居住在北部,人口最多的是阿贊德和孟格貝托兩族;俾格米人主要集中在赤道密林里。法語為官方語言,主要民族語言有林加拉語(Lingala)、斯瓦希里語(Swahili)、基孔果語(Kikongo)和契盧巴語(Kiluba)。居民45%信奉天主教,24%信奉基督教新教,17.55%信原始宗教,13%信金邦古教,其余信伊斯蘭教。
約從公元10世紀起,剛果河流域陸續(xù)形成一些王國,公元13世紀至14世紀是剛果王國的一部分。15世紀至16世紀盧巴、隆達、姆西里帝國在東南部地區(qū)先后建立。15世紀至18世紀葡、荷、英、法、比等國殖民者相繼入侵。1908年成為比利時殖民地,改稱“比屬剛果”。1960年2月比利時被迫同意扎伊爾獨立,同年6月30日宣告獨立,定名為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利)。1964年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 。1966年民主共和國改為剛果(金)。1971年10月27日改國名為扎伊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aire)。1997年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