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cǎo lóng
藥材名稱 | 毛草龍 |
藥材拼音 | máo cǎo lóng |
藥材別名 | 水仙桃、水丁香、香須公 |
英文名稱 | Ludwigia octovalvis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 |
藥用部分 | 柳葉菜科毛草龍Jussiaea suffruticosaL.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亞灌木狀草本。莖稍具縱棱,有毛。葉互生,披針形,長3~16厘米,寬l~ 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葉柄短或無。花腋生,無花梗;萼裂片4;花瓣4,黃色,倒卵形,長8~ 10毫米,先端鈍或微凹,具4對(duì)明顯的脈紋;雄蕊8;子房4室。蒴果圓柱形,有毛、棱;綠色或淡紫色。種子多數(shù)。初夏開花。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田邊濕地。分布于我國西南部至東部。 |
采收加工 | 夏秋采收,切片或切段,曬干。 |
藥材性狀 | 全株被柔毛,莖稍具縱棱,紅棕至綠色,被細(xì)柔毛。葉互生,披針形,長3~ 16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葉柄短或無,兩面均被毛。花腋生,無花梗;萼裂片4;蒴果圓柱形,表面被毛、具棱。 |
性味歸經(jīng) | 性涼,味微苦。歸經(jīng)暫無。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30~ 60克,內(nèi)服煎湯;外用鮮草適量,搗爛敷。用治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痢疾、白帶、痔瘡、無名腫毒。 |
藥理研究 | 感冒發(fā)熱,小兒疳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高血壓,水腫,濕熱瀉痢,淋痛,白濁,帶下,乳癰,疔瘡腫毒,痔瘡,燙火傷,毒蛇咬傷。 |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黃酮、酚類、糖類、氨基酸。種子含脂肪酸、亞麻油酸,含量為種子總脂肪酸的61.1%~ 74.8%。 |
使用禁忌 | 暫缺。 |
配伍藥方 | 1、治感冒發(fā)熱,水秧草、野甘草各30g。水煎服。(《玉溪中草藥》) 2、治喉痛,喉蛾,水丁香葉,擂鹽成丸,含口內(nèi)。(《臺(tái)灣植物藥材志》) 3、治咽喉腫痛,水秧草15-30g,紅根白毛倒提壺15g。水煎服。(《玉溪中草藥》) 4、治高血壓,水丁香葉110-150g。燉冰糖服。(《臺(tái)灣植物藥材志》) 5、治水腫,鮮水丁香全草60g。煎水服。(《西昌中草藥》) 6、治腎臟炎,水丁香葉煎冰糖服?;蛞匀~研末,以末4g調(diào)雞蛋,苦茶油炒鴨蛋服。(《臺(tái)灣植物藥材志》) |
功效與作用:燥濕化痰、祛風(fēng)止痙、散結(jié)消腫。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功效與作用: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屬清熱藥分類下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清暑化濕,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催吐、殺蟲、消腫。屬殺蟲止癢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