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 qián cǎo
藥材名稱 | 金錢草 |
藥材拼音 | jīn qián cǎo |
藥材別名 | 大金錢草、銅錢草、路邊黃、過路黃、大連錢草、蜈蚣草、對(duì)坐草、黃疸草 |
英文名稱 |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
功效分類 | 利尿通淋藥 |
藥用部分 | 報(bào)春花科植物過路黃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莖柔弱,匍匐狀,淡綠帶紅色,無毛或微具短柔毛。葉對(duì)生;葉片心形或?qū)捖研危榷蒜g尖或鈍,基部心形或近圓形,全緣,兩面均有黑色腺條,無毛或微具短柔毛,主脈于葉背隆起。花成對(duì)腋生;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通常綠色,外面有黑色腺條;花冠5裂,黃色,基部相連,裂片橢圓形,先端尖,有明顯的黑色腺條;雄蕊5枚,與花瓣對(duì)生,花絲不等長,上部分離,基部連合呈筒狀,柱頭圓形,子房上位,卵圓形。蒴果球形,有黑色腺條?;ㄆ?~7月,果期6~8月。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路邊、溝邊及山坡、疏林、草叢陰濕處。分布于河南、山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陜西、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拔取全草,除去雜質(zhì),曬干。 |
藥材性狀 | 常纏結(jié)成團(tuán),無毛或被疏柔毛。莖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紅色,有縱紋,下部莖節(jié)上有時(shí)具須根,斷面實(shí)心。葉對(duì)生,多皺縮,展平后呈寬卵形或心形,長1~4厘米,寬1~5厘米,基部微凹,全緣;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明顯突起,用水浸后,對(duì)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條紋;葉柄長1~4厘米。有的帶花,花黃色,單生葉腋,具長梗。蒴果球形。氣微,味淡。 |
性味歸經(jīng) | 性微寒,味甘、咸。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 |
功效作用 | 清利濕熱、通淋、消腫、利濕退黃。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尿通淋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15~60克,鮮品加倍,煎服。用治熱淋、沙淋、尿澀作痛、黃疸尿赤、癰腫疔瘡、肝膽結(jié)石、尿路結(jié)石。 |
藥理研究 | 具有排石、抗炎作用;對(duì)細(xì)胞免疫、體液免疫有抑制作用;能增強(qiáng)小鼠巨噬細(xì)胞的吞噬功能;對(duì)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對(duì)試管內(nèi)ADP及花生四烯酸誘導(dǎo)的人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煎劑、注射液有利尿作用,給大鼠、犬和病人灌服或靜注,均可見利膽、排石和預(yù)防膽結(jié)石生成作用。水煎劑、沖劑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
化學(xué)成分 | 含酸性成分、甾醇、黃酮類、氨基酸、鞣質(zhì)、揮發(fā)油、膽堿等,黃酮類成分主要有槲皮素、異槲皮苷、山柰酚、三葉豆苷等。另含多糖、多種微量元素、山柰素、山柰酚-3-0-半乳糖苷、山柰酚-3-0-珍珠菜三糖苷、山柰酚-3-0-葡萄糖苷。 |
使用禁忌 |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肩周炎患者,用鮮品煎水熏洗可能會(huì)引起接觸性皮炎。 |
配伍藥方 | ①治膽石癥:金錢草60克,雞內(nèi)金18克。共研細(xì)粉,分3次開水沖服。(《福建藥物志》) ②治膽囊炎:金錢草45克,虎杖根15克。水煎服。如有疼痛加郁金15克。(《全國中草藥匯編》) ③治急性黃疸型肝炎:金錢草90克,茵陳45克,板藍(lán)根15克,水煎加糖適量,每日分3次服,連服10~15劑。(《浙南本草新編>) ④治石淋:金錢草、車前草各9~15克,煎水服。(《貴州草藥》) ⑤治腫毒:金錢草、苦參。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⑥治疔瘡:金錢草搗汁,兌淘米水或火酒眼。(《湖南藥物志》) ⑦治腹水腫脹:金錢草鮮草適量,搗爛敷臍部。(《上海常用中草藥》) |
功效與作用:燥濕化痰、祛風(fēng)止痙、散結(jié)消腫。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功效與作用: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屬清熱藥分類下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清暑化濕,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催吐、殺蟲、消腫。屬殺蟲止癢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