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口卷舌
jìn kǒu juǎn shé
To shut up one's tongue
“噤口卷舌”的成語拼音為:jìn kǒu juǎn shé,注音:ㄐㄧㄣˋ ㄎㄡˇ ㄐㄩㄢˇ ㄕㄜˊ,詞性:作謂語、賓語;指不說話,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宋·蘇洵《諫論下》:“遷其賞于不諫,遷其刑于諫,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亂亡隨之也。”,基本解釋:指緘默不言。,例句:明代·羅貫中《西游記》:“他隨哪吒上正殿,立住一會,忽葫蘆口中吐出個火螃蟹來,足有十幾萬火苗兒,光照得那里亮。那火螃蟹爬一爬,卷舌打了個滾。”
拼音 |
jìn kǒu juǎn shé |
注音 |
ㄐㄧㄣˋ ㄎㄡˇ ㄐㄩㄢˇ ㄕㄜˊ |
詞性 |
作謂語、賓語;指不說話 |
英文 |
To shut up one's tongu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指緘默不言。 |
出處 |
宋·蘇洵《諫論下》:“遷其賞于不諫,遷其刑于諫,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亂亡隨之也?!?/td>
|
例句 |
明代·羅貫中《西游記》:“他隨哪吒上正殿,立住一會,忽葫蘆口中吐出個火螃蟹來,足有十幾萬火苗兒,光照得那里亮。那火螃蟹爬一爬,卷舌打了個滾?!?/td>
|
補(bǔ)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