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愧
tián bù zhī kuì
be devoid of any sense of shame
“恬不知愧”的成語拼音為:tián bù zhī kuì,注音:ㄊㄧㄢˊ ㄅㄨˋ ㄓ ㄎㄨㄟˋ,詞性: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要臉,年代:近代成語,出處:清·閻爾梅《房琯論》:“軍法,大將失律者,斬。琯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知愧,賓客盈門。”,基本解釋:安然處之,不以為恥。同“恬不知恥”。,例句:明代·馮夢(mèng)龍《喻世明言·袁皖都先生胡屠戳刺司馬太?!罚骸按巳硕朔搅x正,恬不知愧,若有過惡,實(shí)見對(duì)治狠戾?!?
拼音 |
tián bù zhī kuì |
注音 |
ㄊㄧㄢˊ ㄅㄨˋ ㄓ ㄎㄨㄟˋ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要臉 |
英文 |
be devoid of any sense of shame |
年代 |
近代成語 |
解釋 |
安然處之,不以為恥。同“恬不知恥”。 |
出處 |
清·閻爾梅《房琯論》:“軍法,大將失律者,斬?,g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知愧,賓客盈門?!?/td>
|
例句 |
明代·馮夢(mèng)龍《喻世明言·袁皖都先生胡屠戳刺司馬太?!罚骸按巳硕朔搅x正,恬不知愧,若有過惡,實(shí)見對(duì)治狠戾。” |
補(bǔ)充糾錯(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