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shí)二五而不知十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Know five but not ten
“識(shí)二五而不知十”的成語拼音為: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注音:ㄕˊ ㄦˋ ㄨˇ ㄦˊ ㄅㄨˋ ㄓ ㄕˊ,詞性:復(fù)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基本解釋:只知道一個(gè)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例句:《左傳·襄公十年》:“武城之不群也。諸侯之在其國(guó)也,識(shí)二五而不知十?!?
拼音 |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
注音 |
ㄕˊ ㄦˋ ㄨˇ ㄦˊ ㄅㄨˋ ㄓ ㄕˊ |
詞性 |
復(fù)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
英文 |
Know five but not ten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只知道一個(gè)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
出處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td>
|
例句 |
《左傳·襄公十年》:“武城之不群也。諸侯之在其國(guó)也,識(shí)二五而不知十?!?/td>
|
補(bǔ)充糾錯(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