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鐺有耳
dǐng chēng yǒu ěr
A bell has ears
“鼎鐺有耳”的成語拼音為:dǐng chēng yǒu ěr,注音:ㄉㄧㄥˇ ㄔㄥ ㄧㄡˇ ㄦˇ,詞性:作賓語、定語;用于反問句,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太祖寵待趙韓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擅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基本解釋: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yīng)該聽說、知道。,例句:《水滸傳》中有一段描寫李逵與村民斗智斗勇的故事,李逵為了鼓舞士氣,故意將鼎鐺摔在地上,威脅說:“如有冤屈,鼎鐺有耳!”通過這種方式,李逵成功震懾了對方,達(dá)到了自己的目的。
拼音 |
dǐng chēng yǒu ěr |
注音 |
ㄉㄧㄥˇ ㄔㄥ ㄧㄡˇ ㄦˇ |
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于反問句 |
英文 |
A bell has ear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yīng)該聽說、知道。 |
出處 |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太祖寵待趙韓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擅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 |
例句 |
《水滸傳》中有一段描寫李逵與村民斗智斗勇的故事,李逵為了鼓舞士氣,故意將鼎鐺摔在地上,威脅說:“如有冤屈,鼎鐺有耳!”通過這種方式,李逵成功震懾了對方,達(dá)到了自己的目的。 |
補(bǔ)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