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ī rǎng | 注音 | ㄒㄧ ㄖㄤˇ |
首字母 | xr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古代傳說的一種能自生長,永不減耗的土壤?!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柳宗元《天對》"盜堙息壤,招帝震怒。"魯迅《故事新編.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來湮洪水。"一說指沃土。 2.泛指泥土。 3.棲止之地。 |
息壤是鯀治水在荊州古城留下的一處遺跡,位于南門外西側(cè)城墻腳邊,系一長約40米,寬約10米的土丘,其上有石柱四根,以示標(biāo)志。據(jù)郭璞注《海內(nèi)經(jīng)》:“息壤者 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也就 是說,息壤是一種可以自己生長、膨脹的土壤。所以也有現(xiàn)代漢語里面的一個解釋:“息”為生長之意;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