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節(jié)雖落落,不能無謗毀。
壯年自雄豪,末路遽顛委。
眾口方叢嘈,即欲置之死。
公嘗為大臣,沈冤不辯理。
恭惟仁宗圣,散地而后已。
新治甬上居。閒逸安暮齒。
恭惟今天子,繼照明鑒是。
問公何處在,勉哉為予起。
使者臨其門,將駕不容俟。
滔滔汴流急,行舟姑少止。
長堤榆柳深,夜涼襟帶褫。
語終求其要,茲事殊可喜。
朝廷英俊林,豈無人器使。
謂公先帝臣,擢任刷前恥。
惟公體上意,畢力荷恩紀。
富貴安足論,清心寂如水。
古人老益壯,忠義在所指。
況復活千載遇,功名邁良史。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漢族,北宋福建路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縣楓亭鎮(zhèn)九社青澤亭)人。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進士第,先后任館閣???、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贈少師,謚號“忠惠”。
蔡襄為官正直,所到之處皆有政績。就任泉州知府時,主持建造萬安橋(洛陽橋);就任福州知府時,去處民間巫蠱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省長)時,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驛道松;在園林藝術(shù)上,君謨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龍團”。所著《茶錄》總結(jié)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jīng)驗,而《荔枝譜》則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蔡襄工于書法,詩文清妙,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