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一篇諷刺小品。題材與內(nèi)容都很通俗,以七句連用七個(gè)子虛烏有的謊言對吹牛撒謊者進(jìn)行了嘲諷,用歸謬的手法,讓說謊者自我獨(dú)白,自我暴露,惟妙惟肖。全曲曲辭樸素,幽默詼諧,使人忍俊不禁,充分體現(xiàn)了元散曲通俗和戲謔的特色。
“東村里雞生鳳。”起唱一句,便令人發(fā)笑。雞與鳳雖說皆為禽類,雞生風(fēng)卻是絕不可能。然而語氣卻那么肯定,東村里是地點(diǎn),雞生下了鳳是事實(shí),說得幾乎真了。以絕對肯定的語言,說子虛烏有之事情,抓住一點(diǎn)似是而非之處捏造出瞞天過海之謊言,這正是天下一切說謊人的慣伎。此句東村里三字之口吻,已透露出曲中主人公之形象,為一村夫。以下句句亦皆出于同一口吻。“南莊上馬變牛。”在說謊人口中,真是無奇不有,南莊上的馬也變成了牛。這仍然是以絕對肯定的語氣,說絕不可能之事,令人好笑以上二句,是以鄉(xiāng)村中常見的家禽與家畜作為說謊的材料。
下面五句,則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衣食住行作其說謊的材料。“六月里裹皮裘。”六月里天氣最熱誰也不會(huì)穿上皮裘,可是在說謊人口中,不但是穿了,而且是緊緊地裹上了皮裘?!肮弊?,真是活靈活現(xiàn)?!巴邏派弦嗽詷?,陽溝里好駕舟?!蓖邏偶捶宽斏系耐呃?,瓦壟上不可能栽樹。然而在他口中,不但能栽,而且宜栽!陽溝是舊時(shí)房檐下的淺溝,多用磚砌成,以便雨天排水,不可能放得下船,更不用說什么行舟了。然而他偏說好駕舟。謊言愈說愈玄,愈說愈大。這正是說謊的規(guī)律。“甕來的大肉饅頭俺家的茄子大如斗?!薄爱Y來的”即在甕中作熟拿出來的意思。大肉指豬肉,今西北方言猶有此語。大肉饅頭即豬肉餡包子。大肉饅頭只有蒸出來的,沒有甕出來的,只有酒才是甕(釀)出來的。但他說得煞有介事,令人捧腹。茄子是最常見的一種蔬菜。茄子再大,也不會(huì)大如斗。然而他說得更肯定了。“俺家的”三字,尤其有趣,前諸謊言或可為聽人所說,“俺家的”卻是親眼所見,親手所種了,且別家無我家有,無以對證,這又是吹牛說謊的殺手銅,然惟其一來,前面的謊言都出自此公所造,便不待言。說謊人的形象因此而愈加具體生動(dòng)。
這篇諷刺小品有兩個(gè)特點(diǎn)。一是用說謊人的口吻構(gòu)成全曲,而不加絲毫評(píng)判或敘述。這樣便逼真、生動(dòng)地凸現(xiàn)出說謊人的聲口、性格。二是說謊人的謊言全部取材于農(nóng)村生活常見現(xiàn)象,說者煞有介事,聽者洞若觀火。其實(shí),這樣的謊言一聞而知是假,根本起不到謊言的作用,作者在此只是以夸張的手法、極其明了的事實(shí),來揭穿謊言的實(shí)質(zhì)罷了。
元散曲中諷刺作品很多。此曲不過是調(diào)侃游戲之作,逗人一笑而已:很難說有何深旨大義,然而卻體現(xiàn)了元散曲通俗和戲謔的特色。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163-1164
2、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