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蒼生望,出入承明廬。肅肅領(lǐng)舊藩,皇皇降璽書。
茂宰多感激,良將復(fù)吹噓。永懷一言合,誰謂千里疏。
對酒忽命駕,茲情何起予。炎天晝?nèi)缁?,極目無行車。
長路出雷澤,浮云歸孟諸。魏郡十萬家,歌鐘喧里閭。
傳道賢君至,閉關(guān)常晏如。君將挹高論,定是問樵漁。
今日逢明圣,吾為陶隱居。
天官蒼生望,出入承明廬。肅肅領(lǐng)舊藩,皇皇降璽書。
茂宰多感激,良將復(fù)吹噓。永懷一言合,誰謂千里疏。
對酒忽命駕,茲情何起予。炎天晝?nèi)缁?,極目無行車。
長路出雷澤,浮云歸孟諸。魏郡十萬家,歌鐘喧里閭。
傳道賢君至,閉關(guān)常晏如。君將挹高論,定是問樵漁。
今日逢明圣,吾為陶隱居。
高適(704—765年),字達(dá)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hù)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h候,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jìn)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