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登樓,一日換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一片野風吹草,草背白煙飛。頹墻左側(cè),小桃放了,沒個人知。徘徊花下,分明記得,三五年時。是何人。挑將竹淚,黏上空枝。請試低頭,影兒憔悴浸春池。此間深處,是伊歸路,莫惹相思。
日日登樓,一日換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一片野風吹草,草背白煙飛。頹墻左側(cè),小桃放了,沒個人知。徘徊花下,分明記得,三五年時。是何人。挑將竹淚,黏上空枝。請試低頭,影兒憔悴浸春池。此間深處,是伊歸路,莫惹相思。
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人,宋朝詩人黃庭堅后裔,清代詩人。
黃景仁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黃景仁詩負盛名,和王曇并稱“二仲”,和洪亮吉并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xué)李白,所作多抒發(fā)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集》、《西蠡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