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有化城最,西窮疊嶂深。松門當(dāng)澗口,石路在峰心。
幽見夕陽霽,高逢暮雨陰。佛身瞻紺發(fā),寶地踐黃金。
云向竹谿盡,月從花洞臨。因物成真悟,遺世在茲岑。
郡有化城最,西窮疊嶂深。松門當(dāng)澗口,石路在峰心。
幽見夕陽霽,高逢暮雨陰。佛身瞻紺發(fā),寶地踐黃金。
云向竹谿盡,月從花洞臨。因物成真悟,遺世在茲岑。
綦毋潛(生卒年不詳),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約開元十四年(約726年)前后進(jìn)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右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dāng)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yīng)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rèn)為他詩風(fēng)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nèi)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qū)び脑L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