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jīn
藥材名稱 | 郁金 |
藥材拼音 | yù jīn |
藥材別名 | 莪芩、桂郁金、毛莪術(shù)、黃絲郁金、綠絲郁金 |
英文名稱 | radix curcumae |
功效分類 | 活血止痛藥 |
藥用部分 | 姜科植物溫郁金Curcuma rcenyujin Y.H.Chenet C.Ling、姜黃Curcuma longaL.、廣西莪術(shù)Curcui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蓬莪術(shù)Curcuma pha eocaulis Val.的塊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郁金:植株高0.8~1.6米,根莖切面淺黃色.外皮淺白色。肥厚,卵圓形。根端具紡錘形塊根。葉柄長約30厘米,葉片綠色,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75厘米,寬14~22厘米,兩面無毛,基部近圓形或?qū)捫ㄐ?,先端漸尖戒短尾狀。穗狀花序于根莖處先葉抽出,長20~30厘米,冠部苞片淡紅色.長圓彤,長5~8厘米,先端急尖,中下部苞片綠色,卵形,長3~5厘米,花萼白色,長1~1.2厘米?;ü诎祝ü诠荛L約28厘米,喉部有白柔毛,花冠裂片長約1.5厘米,寬約1.2厘米,側(cè)生雄蕊黃色,花瓣狀,長圓形,長約1.7厘米,唇瓣反折,黃色,中間棕黃色,倒卵圓形,長約2 2厘米,先端微凹?;ńz短,花藥基部有2距,子房密被毛。花期5~6月。 姜黃: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根莖多分枝.橙黃色至黃色,圓柱形,根端具紡錘形塊根。葉柄長20~45厘米,葉片綠色,長圓形或橢圓形,長 30~45(~90)厘米,寬15~18厘米,兩面無毛?;开M,下延至葉柄,先端漸尖。穗狀花序于葉鞘中央抽出,圓柱狀,長12~18厘米,寬 4~9厘米,中下部苞片灰綠色,卵形至長圓形,長3~5厘米。先端鈍圓,冠部苞片開展.白色或綠色,有時淡紅紫色,先端急尖。花萼白色,長 08~1.2厘米,被微柔毛,先端3齒,花冠淡黃色,花冠管長達3厘米;花冠裂片三角彤,長1~1.5厘米,上方1片較大,先端具尖頭。側(cè)生退化雄蕊短于 唇瓣。唇瓣黃色,中間棕黃色,倒卵圓形,長1.2~2厘米?;ㄋ幓坑芯啵蛔臃坑腥崦?。花期8月。 廣西莪術(shù):多年生草本。塊根肉質(zhì)紡錘狀,斷面白色。葉基生,2~5片,二列,葉柄短;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穗狀花序從根莖抽出或從葉鞘中央抽出,花序圓柱狀;花生于下部和中部的苞片腋內(nèi);花萼白色,花冠裂片3,卵形側(cè)生退化雄蕊長圓形;唇瓣近圓形,淡黃色;花絲扁闊,花藥狹長圓形;子房被長柔毛,花柱絲狀,柱頭頭狀,有緣毛。花期5~7月。 蓬莪術(shù):植株高約1米。根莖切面淺藍色、淺綠色、淺黃綠色或黃色。根端具紡錘形塊根。葉鞘深褐色;葉柄長于葉片,葉片上面沿綠色中脈兩側(cè)有紫色帶,長圓狀披針形,長25~60厘米,寬10~15厘米,上面無毛,背面疏被毛。穗狀花序于根莖處抽出,長10~18厘米,寬5~8厘米, 中下部苞片淺綠色,先端紫紅色,闊披針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冠部苞片白色,先端深紅色,花冠管白色,長約3厘米,花冠裂片紅色,長約1.5厘米。側(cè)生退化雄蕊花瓣狀,唇瓣近倒卵圓形,黃色,中央深黃色,中間裂片先端下凹,子房被毛。 |
產(chǎn)地分布 | 分布于廣西、云南、四川等地。 |
采收加工 | 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
藥材性狀 | 溫郁金:呈長圓形或卵圓形,稍扁,有的微彎曲,兩端漸尖,長3.5~7厘米,直徑1.2~2.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縱紋隆起處色較淺。質(zhì)堅實,斷面灰棕色,角質(zhì)樣;內(nèi)皮層環(huán)明顯。氣微香,味微苦。 姜黃(黃絲郁金):呈紡錘形,有的一端細長,長2.5~4.5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棕灰色或灰黃色,具細皺紋。斷面橙黃色,外周棕黃色至棕紅色。氣芳香,味辛辣。 廣西莪術(shù)(桂郁金):長圓錐形或長圓形。表面淺棕黃色,具細縱皺紋。質(zhì)堅實,斷面淺灰棕色,顆粒狀或角質(zhì)樣,內(nèi)皮層環(huán)明顯。氣微,味淡。 蓬莪術(shù)(綠絲郁金):呈長橢圓形,較粗壯,長1.5~3.5厘米,直徑1~1.2厘米。氣微,味淡。 |
性味歸經(jīng) | 性寒,味辛、苦。歸肝經(jīng)、心經(jīng)、肺經(jīng)。 |
功效作用 | 活血止痛、行氣化疥、清心解郁、利膽退黃。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3~9克,煎服,用治經(jīng)閉痛經(jīng)、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胸腹脹痛、刺痛。 |
藥理研究 | 增強免疫功能,具有中樞神經(jīng)抑制效應(yīng),對心肌損傷有保護作用,抗肝損傷,抗孕作用,提高脾臟cAMP含量;水溶性部分對小鼠實驗性心律失常有顯著療效,其水浸劑(1:3)在試管中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
化學成分 | 有揮發(fā)油,主要含芳樟醇、樟腦、丁香烯、莪術(shù)二酮、胡蘿卜苷等。 |
使用禁忌 | 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禁服,孕婦慎服。不宜與丁香、母丁香同用。 |
配伍藥方 | ①治婦人脅肋脹滿,因氣逆者:郁金、木香、莪術(shù),牡丹皮。白湯磨服。(《本草匯言》引《女科方要》) ②治癢瘡腫痛:郁金末,水調(diào)涂之即消。(《綱目》引《醫(yī)方摘要》) ③治衄血,吐血:郁金為末,水服6克。甚者再服。(《簡易方論》) ④治嘔血:郁金(銼)、甘草(炙)各30克。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6克,井華水調(diào)下,不拘時。(《圣濟總錄》郁金散) ⑤治尿血:郁金30克,搗為末,蔥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盞,煎至三合,去滓。溫服,日須三服。(《綱目》引《經(jīng)驗方》) |
功效與作用: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jié)消腫。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功效與作用: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屬清熱藥分類下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清暑化濕,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催吐、殺蟲、消腫。屬殺蟲止癢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