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的獨腳人王駘,出身王族,所以姓王,倦怠言語 ,所以名駘。駘就是怠,倦也。王駘學養(yǎng)厚積,內心充實 ,講學為生。聽過他講學的已有三千人,同孔子的學生一 樣多。王駘為人正直,年輕時犯過法,受刖刑斬一腳,所 以獨腳。魯國有個常季聽了王駘講學,心頭不服,去請教 孔子,提出疑問說:“那王駘算什么,犯有前科,斬成獨 腳,公然辦講座,同老師抗衡。站在講臺上,不教不訓, 隨便聊天。坐在會廳里,不議不論,偶爾插話。奇怪的是 聽講者都虛心,回去還說收獲很大,所謂不靠言傳而靠意 會,真有那么一會事嗎?老師怎樣評價王駘這個人呢?”
孔子說:“這王老師大智大慧,是個圣人。我只是來 不及看望罷了,早遲我要拜他為師。至于那些晚生,學養(yǎng) 比我還淺,內心比我還空,不去好好聽講,行嗎?豈止魯 國讀書人,我真想率領天下讀書人去聽他講學呢?!背<?說:“一個獨腳殘廢人呀,竟能那樣強烈影響老師,當非 等閑之輩的了。果真如此,他又是怎樣運用智慧的?”
孔子說:“死生問題夠大了吧,不會觸動他的內心, 影響他的行為。天塌下來,地陷下去,也不會使他有失落 感。他不假借什么等待什么,所以內心安定,不隨外物變 化。外物不管怎樣變化,小變化雙腳變獨腳,大變化桑田 變滄海,他都不理睬,仍堅守自己的觀點?!?/p>
常季問:“什么觀點喲?”
孔子說:“齊物的觀點。人間萬物,若用異物的觀點 看,只見矛盾,本來相附相親的肝臟與膽囊也會成為相殺 相仇的楚國與越國,世界就混亂殘缺了;若用齊物的觀點 看,見到統(tǒng)一,本來相殺相仇的楚國與越國也會成為相附 相親的肝臟和膽囊,世界就和諧圓滿了。他堅守齊物的觀 點,等同是非,于是看不順眼的看得順眼了,看得順眼的 也不必多看;聽不入耳的聽得入耳了,聽得入耳的也不必 多聽??词裁床豢词裁?,聽什么不聽什么,他都無所謂, 不存在宜不宜的問題,誰能像他這樣,內心就和諧了。他 堅守齊物的觀點,混同萬物,包括自己軀殼在內;視萬物 為一體,所以忘懷得失。某人失去一只腳,正如某地失去 一塊土,值不得他念念不忘。誰能像他這樣,內心就圓滿 了。和諧圓滿,他的內心就充實了。”
常季說:“看來他是用理智管束行為,用觀點塑造內 心。既經塑造,便失去內心的常態(tài)了。他的內心保持常態(tài) ,讀書人為什么朝他那邊跑呢?”
孔子說:“村姑無銅鏡,梳頭照水鏡。看她急步不停 ,不去溪邊照激流,而去池邊照靜水,自我欣賞一早晨。 只有靜止的水,才能使她靜止。只有靜止的心,才能使眾 人靜止。所以讀書人朝他那邊跑,圍著他的講座,靜止下 來;不是他叫他們靜止下來、而是他們在他那里找到歸宿 ,不再奔波追求了,才靜止下來的。地生樹,天生人。樹 類唯有松柏,體現(xiàn)自然正氣,冬夏常青。人類唯有堯舜, 體現(xiàn)社會正氣,感召百姓。這兩位大圣人,不須理智的管 束,自有高尚的行為;不須觀點的塑造,自有充實的內心 。可以說是有幸,他們不糾自正。他們自己能正自身,影 響百姓都跟著正,全憑精神感召力,不靠國家下命令。那 王老師,不教不訓、不議不論,他能感召讀書人,是憑厚 積的學養(yǎng),是靠充實的內心。普遍人的靈魂深處,如果鎖 藏著原始的沖動,一旦觸發(fā),決不怕死。所以有不怕死的 沖鋒勇士,獨自一人殺入敵陣,成為孤膽英雄。一個普通 人,為了要出名,還得受紀律的管束,受信仰的塑造呢。 除了堯舜這兩位大圣人,哪有不須管束和塑造的呢。至于 王老師,他講學為了感召人,既不存在出名不出名的想法 ,也不存在怕死不怕死的問題,何必要什么管束塑造呢。 啊,在他看來,天地雖大,只是他的館舍罷了;萬物雖多 ,只是他的用品罷了,對他而言,肉體不過是靈魂的寄放 處,五官不過是肉體的裝飾品。智慧的燭照下,他的學養(yǎng) 厚積,形成了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他的內心充實,忘懷了世 俗的生死觀念。說不準哪天,他不想講學,就會遠走高飛 ,云游世外。到那時又會有許多人跟他跑,因為他能感召 人啊。他的內心常守靜態(tài),哪有興趣招納門徒添累贅呀。”
鄭國的申徒嘉也是獨腳人,年輕時也犯過法,受刖刑 斬一腳。他姓申徒,名嘉,追隨老師伯昏瞀人已經十九年 了,行學生禮,甚是恭謹。這位老師原是隱士,廢棄本姓 本名,自稱伯昏瞀人?;?,幽暗也。瞀,弱視也。自稱昏 瞀,自嘲也。伯昏瞀人生計困難,設座講學,找點外快。 申徒嘉侍候老師的起居,每逢老師上課,也坐在下面聽。
鄭國的政治家子產,姓公孫,官居相爺,權勢(火亙 )赫,也來聽課,伯昏瞀人不認他的相爺官階,只認他的 學生身份;所不給特設雅座,而叫他去與申徒嘉同席鄰坐 。子產相爺不愿與一個犯有前科的獨腳人同席,但又不得 不做出愉快的樣子,表示自己謙恭下士,不鬧特殊。本來 嘛,他當來嘛,他當相爺以來,政績斐然名聲好,不能不 小心愛惜漂亮的羽毛。
下課后,子產離席,申徒嘉也同時離席。子產出門, 申徒嘉與他并肩出門。子產走,申徒嘉碰巧跟著走。子產 登車,回頭說:“我先出門,你就留步;你先出門,我就 留步。這樣好嗎?”申徒嘉窘住了。待要解釋幾句,子產 乘車已馳去了。
第二天兩人又同席鄰坐。下課后,子產提醒申徒嘉, 說:“我先出門,你就留步;你先出門,我就留步?,F(xiàn)在 我要出門,你可不可以留留步呢?”不等申徒嘉回答,子 產掉開臉說:“你沖撞了執(zhí)政官,也不避一避。你算哪一 級的執(zhí)政官喲?”
申徒嘉說:“老師門下執(zhí)政官也不少,可我沒見過象 你這樣的。執(zhí)了政,當了官,你要炫耀就炫耀吧,奈何踐 踏別人。我曾聽人說過:‘皎皎明鏡不染塵,斑斑塵染鏡 失明。跟好人,學好人,跟著女巫學跳神?!銇砺犝n, 說要緊跟老師。老師可是大好人哪,你怎么學的呀,竟說 得出那樣的話,真是斑斑塵染了你的心喲!”。
子產說:“犯法斬腳,夠可憐了,你還想與圣人爭長 短。你的修養(yǎng)就那么差,連反省過失的能力也欠缺嗎?”
申徒嘉說:“反省過失?過失反省出來,公諸于世, 我敢肯定,大多數(shù)人屬于誤判重判。到處都有冤假錯案, 不該斬腳斬頭的也給斬了。你叫他們反省,愈反省愈抵觸 。只有極少數(shù)人罪罰相當,心服口服。這樣的冤假錯,鄭 國豈少也哉,莫可奈何啊,這就是命啊。有冤無處訴,幸 虧我修養(yǎng)好,認了命。相爺,我如果修養(yǎng)差,早就去自殺 了,也不會迫隨我的好老師了。”
子產吃驚,現(xiàn)出窘相,無言以對。
申徒嘉又說:“你,我,他,我們所有的人,說來可 憐,全是獵物,誤入了神箭手百發(fā)百中的射程圈之內。圈 內任一獵物,不管你在哪里,都有可能中箭,如果他有興 趣射你的話。然而確有不少獵物,譬如你吧,并未中箭, 活得上好,不是因為你有本領,只是因為他沒興趣。這也 是命啊,算你碰巧啊。我中箭,遭冤案,也是命啊。自從 受刖刑斬一腳以后,我成為某些人的取笑對象。這是兩腳 戲弄一腳,最殘酷的凌辱,惹我勃然而怒?;氐嚼蠋熯@里 ,不知道為什么,是老師的善心感染了我呢,還是我自己 認了命呢,我的怒火全熄滅了?;叵脒@十九年追隨老師, 他老人家似乎沒有察覺到我是獨腳人。你是來聽課的,不 是來執(zhí)政的。我們同窗同席,應該以心換心,而你卻不理 睬我的內心,偏偏挑剔我的外形。這不是你的過失嗎?”
子產慚愧,尷尬一笑,說:“別再講了。”
魯國的叔山無趾又是獨腳人。他姓叔山,本名不詳, 常名無趾。無趾就是無恥,不要臉也。他年輕時行為惡劣 ,屢教不改,眾人罵他無恥,所以榮獲這個渾名。無趾犯 法,受刖刑斬一腳。后來悔改了,決心做好人。奈何渾名 已成口碑,只得改恥為趾。無趾有一天在街上幸會孔子, 急切請求報名入學,被孔子婉拒了。無趾獨腳扶杖破行, 腳跟腳的追躡孔子,一路苦求不已??鬃宇H不耐煩,停步 而不回頭,說:“你從前太胡鬧,犯前科,斬一腳,弄成 這副樣子。現(xiàn)在太晚了,不好收你了?!?/p>
無趾說:“那時候我幼稚不懂事,自輕自賤,為非做 歹,玩命玩掉一只腳?,F(xiàn)在來求情,請老師明察,我身上 還有比腳更尊貴的東西,那就是心,一顆向善求知的心。 自賤的一只腳早已壞了,自尊的一顆心仍然完好,老師你 該看見才是。天高,是天照看萬物。地厚,是地養(yǎng)育眾生 。原以為老師有天恩地德,想不到老師,唉,竟會是這樣 !”
孔子回過頭來,考慮片刻,說:“我的修養(yǎng)淺陋,不 敢妄比天地。雖然不好收你入學,但也歡迎你去看看。跟 我走吧,我想同你談談?!睙o趾跟著孔子進了校園,參觀 教室、射場、馬坪、飯廳,同時聽孔子解釋說遵照校規(guī)不 收有前科的云云。送走無趾以后,孔子召集全校學生訓話 ,說:“各位同學,你們要努力呀。看那無趾,就是剛才 我?guī)淼哪俏?,一個犯了罪斬一腳的刑余之徒,都曉得來 本校爭取入學,改往日之惡,從今日之善。各位的處境比 他優(yōu)越百倍,歷史比他干凈千倍,操行比他良好萬倍,應 該更加努力才是?!笨鬃舆@次不再宣講“有教無類”的話 ,雖然平時老是掛在口邊。
無趾碰壁以后,不學儒,改學道,拜在老聃門下。老 聃姓李,人呼老子,學養(yǎng)博大精深。無趾問老聃:“都說 孔子是圣人,是至人。他真的達到了那樣高的境界嗎?已 經達到那樣高的境界,那他為什么常常來咨詢你?他立言 不踏實,故意講些刁鉆古怪的話,造成轟動效應,打響名 聲。他曉得不曉得,對于圣人,對手至人,名聲乃是腳鐐 手銬?”
老聃點頭微笑,反問無趾:“既然他是這樣的人,那 你為什么不給他講講,就說生與死啦榮與辱啦乃是一條藤 上的瓜?他一旦想通了,鐐銬就打開了,不是嗎?”
無趾想想,忽有所悟;說:“老師,我懂了。是天鎖了他 啊,到死他也打不開啊。”
魯國的國君魯哀公,近來情緒不佳,心頭疑慮重重, 請孔子來談談。魯哀公說:“衛(wèi)國有個形貌很丑的隱士, 姓名不詳,眾人叫他哀駘它,當然是渾名。哀是他的哭喪 臉相,駘是他的怠倦神情,它是他的駝背,其丑可知。使 人吃驚的是哀駘它先生非常有魅力。男士們拜訪他,一個 個的樂不思歸。女士們遇見他,回家去和父母吵架,都說 :‘與其嫁給張三李四王老五做正妻,不如嫁給哀駘它先 生做小妾!’這樣的事情絕非個別的,據調查已鬧過十多 起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到底喜歡他哪點呢?這是一個謎 。論才干吧,從未見他出頭露面創(chuàng)建任何事業(yè),他一貫是 隨聲附和。論權勢吧,他是白丁一個,不可能憑官職救人 一命。論財產吧,他是寒士一名,不可能施恩惠賞人一餐 。論聲譽吧,丑名倒是遠揚,榮名卻談不上,因為隨聲附 和,給眾人留不下半點影響。論學問吧,也談不上,因為 他對外界事物不想研究。無才干,無權勢,無財產,無聲 譽,無學問,可那些男女老少就是喜歡他,這說明他具有 某些過人之處。我派人去衛(wèi)國把他接來,當面驗看,喲, 果然丑得嚇死人!讓他陪我不到一周,觀察他的為人處世 ,我也傾慕他了。繼續(xù)陪我不到一年,考核他的道德品質 ,我就信任他了。時逢宰相出缺,我提議國事交給他代管 。他遲遲的接受了,又淡談的推辭了,很掃我的面子。是 不是他瞧不起我,嫌我丑陋?不過國事總算交給他了。殊 不知幾天后,唉、他竟逃回衛(wèi)國去了。我一個人留在這里 ,心頭煩憂,失魂落魄似的。咱們魯國,人雖然多,可就 是找不到第二個使我高興的喲!這個哀駘它到底是怎樣的 人呀?”
孔子說:“有一次我出差去楚國,路邊看見一群小豬 吃母豬奶。那母豬已死了,剛斷氣,小豬們不知道,還在 那里爭著吮吸,急得叫喊。過一會母豬的體溫轉涼,小豬 們一個個瞪大眼,不再叫喊,拋棄母親的遺體,亂紛紛的 逃散。為什么逃散?因為小豬忽然發(fā)現(xiàn),眼前這個肉堆不 再活動,不再溫暖,不再泌奶汁,不再哼哼喚,不像咱們 豬族的一員,顯然屬于異類獸,不可親,有危險,所以驚 惶逃散。由此可見,小豬愛的不是一堆死母豬肉,不是外 形,而是親愛的豬媽媽,而是內涵。豬懂得愛內涵,人不 懂得,世俗看重的是外形。戰(zhàn)士捐軀疆場,有的身首離, 有的肢體殘,有的腹肚破,有的胸膛穿,雖曰英雄,待遇 反而低人一等,不準設置羽毛幢扇裝飾葬棺,因為他的外 形不全。罪徒受刖刑斬一腳,買回新鞋不好意思穿,因他 的下肢不全。國家這樣對待戰(zhàn)死的英雄,個人這樣對待刑 余的自身,都是喪失原則,忘了內涵忘了本啊。美女送到 王宮充當御用,不準剪指甲,不準穿耳朵,因為國王應該 享用一堆完整的女肉,她的外形不可不全。女子嫁到男家 ,初夜發(fā)現(xiàn)不是處女,就得休掉她,退回娘家去,不準再 進門,因為丈夫應該占有一具未破的女身,她的外形不可 不全。正如那些外形完美的女士逗人喜愛,那些內涵完善 的男士也受人喜愛呀。你說的那位哀駘它先生,不必表白 便得到信任,不必創(chuàng)業(yè)便受到傾慕,使你把國事交給他代 管,還怕他不接受。由此可見,他真是內涵完善而內心平 靜的隱士喲。”
魯哀公問:“內涵完善指的什么?”
孔子說:“能夠看透所謂生死、得失、窮通、貧富、 好歹、毀譽、饑飽、寒暑等等對立存在的互相轉化,本來 就是事物發(fā)展的常態(tài),本來不是客觀規(guī)律的體現(xiàn),無始無 終,自然而然,好比白天黑夜互相替換,日子排列成黑白 斑馬線,沒頭沒尾,回顧從前是無限,遙望將來是無限。 看透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必后悔,不必企盼。管他逆境順境, 隨遇而安。任你愛我恨我,處之泰然。生死得失,窮通貴 賤,攻不垮我的精神防線。保我靈魂深處和氣一團,自得 而恬淡,自信而悠閑,人生有味是清歡。白天的公開場所 ,黑夜的秘密房間,無論何時何處,對誰都不要有仇隙的 一閃念,交付給眾人的唯有我三春的溫暖。夏暑冬寒,社 會環(huán)境氣候多變。我的心理環(huán)境以不變應萬變,永遠是春 天。做到以上幾點,便是學道有成,內涵完善?!?/p>
魯哀公又問:“內心平靜又指什么呢?”
孔子說:“靜止的水是最平的了,所以筑樓建房平地 基,必須使用水平儀。池水平靜澈見底,不漣不漪。內心 平靜明白事理,不偏不倚,而且不蕩不激。內心充實的人 如果有意顯彰自己,可以治國濟民,可以講學傳藝。內心 既充實又平靜的人有意隱沒自己,如哀駘它。不想建立功 績,不想留下事跡,而又對人有益。這樣的人決不愿意被 外物所附麗,亦如哀駘它決不愿意被國事所附麗,所以他 逃回故鄉(xiāng),依舊隱居去?!?/p>
魯哀公聽完孔子對哀駘它的解釋和評論,眼界大開。 后來他告訴孔子的學生閔子騫說:“我聽孔丘先生談話之 前,高高在上,統(tǒng)治魯國,掌握大政方針,體恤庶民性命 ,自以為很英明。聽了圣人談話,才擔憂自己是虛有其名 ,言行大不自重,弄不好會亡國。我同孔丘先生不應該是 君臣關系,我把他當作在修養(yǎng)方面能幫助我的益友呢?!?/p>
有某殘疾的賢士,游說衛(wèi)國的國君。衛(wèi)君見他軀體蜷 俯,頸項縮入看不見了,丑得可怕。多次深談之后,衛(wèi)君 喜歡他,再看看正常人,總覺得他們的頸項太長了,真難 看。又有某殘疾的賢士,游說齊國的國君。齊君見他脖子 上長了大瘤子,頸項粗得不像樣子,丑得可怕。多次深談 之后,齊君喜歡他,再看看正常人,總覺得他們的頸項太 細了,真難看。人的品德屬于內涵,透過言行顯露出來, 讓朋友飲佩他,久久不忘,倒是他的外形缺陷不再惹眼, 日久終于淡忘了。所以衛(wèi)君忘掉了縮頸項,所以齊君忘掉 了粗頸項。與這兩位國君不同,有許多人不看重內涵而看 重外形。人們忘掉了不該忘掉的內涵,如某賢士的品德, 同時忘不掉本該忘掉的外形,如某賢士的縮頸項或粗頸項 ,這才是真正的害了健忘癥,必須治療喲。
前面兩位殘疾人都是賢士,不是圣人。圣人超脫,不 去游說君王。圣人看來,世俗所謂知識,不過是惹起麻煩 的禍根而已;世俗所謂紀律,不過是補合裂縫的粘膠而已 ;世俗所謂品德,不過是招攬朋黨的資本而已;世俗所謂 技能,不過是制造商品的手段而已。圣人不去籌謀劃策, 要知識有何用?圣人不去搗亂肇事,要紀律有何用?圣人 不去丟臉失格,要品德有何用?圣人不去賺錢發(fā)財,要技 能有何用?圣人堅守四不,靠什么混飯吃,豈不餓死他嗎 ?放心吧,有飯碗,天賜的。天生圣人,天養(yǎng)活他。他既 然順天命而生存,哪還需要世俗的那一套知識、紀律、品 德、技能!
圣人,你有俗人的外形,而無俗人的內涵。有俗人的 外形,所以你能混跡人群。無俗人的內涵,所以你能擺脫 是非。真渺小啊,圣人,你的外形等同俗人!真?zhèn)ゴ蟀。?圣人,你的內涵順應天命!
前面那一段話,在下莊周也講給梁國的相爺惠施先生 聽過。他不相信圣人超脫,他問:“圣人不是人嗎?既然 也是人,他能超脫人之情嗎?”
我說:“他能?!?/p>
他問:“人無情,還算人?”
我說:“遵照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父母遺傳給他相貌、 身材、特征、血型、氣質、靈魂,大自然又提供種種物質 塑造了他的骨架和肉身,你竟然說他不算人!”
他問:“既算人,豈無情?”
我說:“你把人的內涵當作了人之情。內涵,凡人皆 有,他當然有,但不同于凡人。我說圣人無情,是說他無 俗情,能擺脫是非,能忘掉得失,能勘破死生,能淡化歡 愛,能消化仇恨,不讓俗情之斧斫傷靈性與肉身,而不是 說他的心頭冷冰冰,巖石一樣硬。不啊不,他的心理環(huán)境 暖融融,四季永遠是三春。他順應自然規(guī)律,也就是順應 天命,不去煉丹服藥,求所謂的生長。”
他問:“不求長生,怎能延壽添齡?”
我說:“遵照規(guī)律,父母給你相貌與靈魂,大自然給 你肉身,一切早已注定。要緊的是不要讓俗情斫傷性命, 保住天年已萬幸,豈敢妄想求長生。現(xiàn)在你在干什么?當 相爺,陪國君,日日守候朝庭,外交國防,民政財政,請 示匯報,研究討論,雞毛蒜皮濫操心,弄得精枯力盡,內 外交困,三魂丟失兩魂??蓱z你剩一魂,下班后逛樹林, 還不安分,要做什么詩,高聲誦了低聲吟,抒不完的情。 做完歪詩不肯停,又去鉆研邏輯費精神,強迫別人來辯論 ,什么1塊石英石=1塊石+1塊白+1塊堅硬。你以為這樣 辦就能延壽添齡?喲,我說這么多,還是3+2-5=0!你 辯論累了,倒在交椅瞑目打個盹。醒了還要說,天與地同 矮,山與河同平。我看是老天爺判了你無期徒刑,石英監(jiān) 獄禁錮終身,堅白怪論與人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