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在人民日報上讀到一篇名為《你若頑強到底,一切皆有可能》的署名文章,作者舉了兩個例子,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決定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一個是不敢面對挫折的少年,選擇結(jié)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一個是拄拐杖的殘疾人,以頑強的生活態(tài)度,微笑面對人生。
著名的殘疾人勵志演講家尼克?胡哲告訴我們:“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tài)度?!?/p>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最近處在崩潰邊緣的一位同學,開始的時候,想把這篇文章直接轉(zhuǎn)發(fā)給他,看他能否從中悟出點什么。而后一想,這些年給他講了不少道理,也送了不少書給他看,結(jié)果他依然是我行我素,不計后果,把自己和家人逼得走投無路。
這個時候,讓他看這種文章,也許根本無法靜心瀏覽。不如,把我自己讀這篇文章的感受,結(jié)合他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寫篇文章發(fā)給他,讓他讀起來更清楚明白些。
這位同學在學校時就是我的好友,從小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裕,學校畢業(yè)后,在良好的家庭背景下開始創(chuàng)業(yè),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后來家里發(fā)生了一些變故,背靠的“大樹”瞬間倒下了,肩上的擔子突然間重了起來,他的人生從此開始迷茫。
這些年,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似乎到處碰壁。他一直幻想著,自己能夠迅速致富,過上輝煌騰達的日子。于是,他瞞著妻子,用一些不成熟,甚至是子虛烏有的項目計劃,以高回報的誘惑,向身邊的親戚朋友籌集了不少資金,最后,項目是無花無果,在“利滾利”的情況下,不久就出現(xiàn)“資金鏈”斷裂,惹得債主滿門,家里不得安寧。
瀕臨崩潰的時候,他給我發(fā)來一條信息:“我后悔當初的決定,這個社會如此現(xiàn)實,這些人如此勢利,讓我真的無所適從,但你不是那種人……”
看到這則消息,我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流淚。也許是我的一再縱容,讓他越走越遠。就如,今天晚上聽到的一則故事,一個朋友在初中的同學會上,丟失了同學共同籌集的活動資金,從酒店監(jiān)控里查到,那是其中一位同學的“杰作”,該事件以返還錢包而告終。
沒過多久,該同學因犯事被判刑,同學們都忙著幫他跑關(guān)系,希望他能夠被減輕刑罰。塵埃落定之后,一個同學由衷地感嘆道:“早知道,當初那件事情就該報案了,讓他盡早懸崖勒馬,也不至于現(xiàn)在被判這么多年?!?/p>
想想這話也不無道理,說起來好像不夠“兄弟”,事實上是在拯救一個人。我作了深刻的反思,讓我明白了縱容是對他缺點的姑息,是對他生活態(tài)度的不負責。
之前放不下的,是怕傷害彼此間的友情,一個認識二十多年的好朋友,縱然有滿腔的怒火,還是會替他找一百個理由,讓謊言自圓其說,最終把指責變?yōu)榉顒?,給他講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希望他正視問題,懸崖勒馬,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明知道理虧的他,嘴里總是不停地應承著,卻依然保持著那種生活態(tài)度,幻想著能夠一朝翻身,抓住機會就吹噓鼓動,四處融資填補“窟窿”,結(jié)果到了難以彌補的地步。
此時此刻,我必須撕下他毫無意義的偽裝,一針見血地告訴他:“你是懦弱的,因為遇到事情,總是選擇逃避/你是自私的,因為不計后果,欺騙關(guān)心你的人/你是無情的,因為違背初衷,傷害自己的女人/如果你是好樣的,拿出男人的尊嚴,用你的后半生,為自己正名?!?/p>
事實證明,一個人如果沒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沒有良好的為人處事方法,前途是暗淡的。所以,奉勸朋友一句:若真悔改,還有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