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爸爸單位體檢,說爸爸“三高”,飲食應(yīng)清淡,少食油脂,飲食要低脂低糖,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于是媽媽炒菜開始少放鹽少放油不放味精。爸爸抱怨著嘴里淡得出鳥來,我也一下子覺得吃飯沒滋沒味。于是,一場“味精保衛(wèi)戰(zhàn)”在我家拉開了序幕。
“這菜一點味都沒有,讓我怎么吃?”爸爸再一次抱怨。
我也插嘴道:“對啊,本來吃飯是一種享受,現(xiàn)在反倒變成了我最不想做的事情了?!?/p>
“死丫頭!光想著要好吃的,忘了你爸爸的體檢單啦?我這是為了你爸爸好啊!”媽媽理直氣壯地說著:“也是為了你好!大家都說吃味精是化學物質(zhì),叫什么谷氨酸鈉,吃了對人體有害無益,尤其是小孩子吃多了味精會影響胃的功能,會出現(xiàn)偏食,厭食,愛吃零食等壞習慣,會影響健康發(fā)育。更可怕的,它還會變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
“大家說,大家說,大家說的就是對的嗎?”我不滿地嘟囔,卻到底不敢再大聲抗議,委屈地和爸爸相對苦笑,慘兮兮地吃下那“清淡、有益健康”的菜肴。
過了幾天,我在《發(fā)明家故事》里看到了《味精的由來》。里面寫道:池田菊苗教授從海帶中發(fā)現(xiàn)并提取出了味精,后來他還發(fā)明了小麥以及脫脂大豆等為原料制造味精的方法。
我一想,不對呀!海帶、小麥、大豆,不都是好東西嗎?怎么從它們身上提取出來的味精就成洪水猛獸了呢?
我回家又上網(wǎng)查詢了大量資料,心里更是底氣十足,決定立刻對媽媽發(fā)起“味精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復制,粘貼,排版,打印——終于趕在 媽媽炒菜前整理好了相關(guān)資料。我捧著熱乎乎的兩頁紙,得意無比:“媽,目前,國外均是以糖、蜜作為原料來生產(chǎn)味精,而在我國呢,用的是玉米或者大米這樣的糧食作物來生產(chǎn)味精。味精對人體是無害的,而且富含營養(yǎng)……”
終于,我家又吃上了鮮香可口的佳肴。這場“味精保衛(wèi)戰(zhàn)”以我方的勝利而告終。我更是由此明白了錢學森老先生的那句話:“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chuàng)新?!备矣谫|(zhì)疑“大家都這么說”,不就是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