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從深圳出生深圳成長的“深圳人”,在這兒不知多少年未回過家鄉(xiāng)——河南與鄉(xiāng)友一齊過年。四五歲時背著書包拿著禮物匆匆走過火車站擠進車廂,諸如此類的記憶像被一層層海浪沖上沙岸遺留下的貝殼一般被時間牽引著漸漸消散在風(fēng)中。在面臨中考的這一年,再次回到我心之所系的地方。
車經(jīng)過一道道的減速帶,穿過一洞洞隧道,從一片片枯黃的田地旁飛馳而過——到家了。下車踩實地面,心中前所未有的踏實。
母親在深圳就經(jīng)常向我們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家鄉(xiāng)的過年習(xí)俗。從未在家鄉(xiāng)過過年的我對此影響及深——
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的氣氛就慢慢出來了,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在廚房里點上蠟燭,上好香,再在灶神面前行個禮來感謝灶神一年來的辛苦。拜完灶神烙好餅,在廚房門口貼上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這便是過年的序幕了。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钡搅诉@兩天,我們起了個大早,從房間到院子,從屋內(nèi)到院外打掃了一遍。第二天我們又準(zhǔn)備了豆腐以過年享用——豆腐寓意“頭?!?,希望我們能夠過年有個好彩頭。二十六二十七,街上彌漫著一股子鐵銹氣,家家戶戶宰了年雞殺了年羊 。媽媽帶著我們?nèi)ス浯蠹棉k年貨。買回家的魚、肉、干果瓜子,給家里添了年味十足的濃墨一筆。
過年的鼓聲漸漸敲響,二十九過完就是我們期望已久的大年三十了。早上貼好春聯(lián)再到墳頭焚香轉(zhuǎn)眼便是下午了。從吃完午飯就開始準(zhǔn)備年夜飯,廚房里進進出出,油酒肉菜在鍋里演奏樂曲,鍋鏟火焰翻出美妙旋律??粗和沓灾枪?,偶爾一瞥看見空中綻開的煙花,側(cè)耳傾聽是遠(yuǎn)處鞭炮聲響。低頭看見的是朋友祝福,放眼望去看見的是萬家燈火。不管是手機上的祝福文字還是耳邊充斥著的吳儂軟語,此刻都將我們的心緊密連接。
守歲也是我們那里過年的風(fēng)俗:“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據(jù)我爸所說,這種習(xí)俗后來逐漸盛行,甚至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
鞭炮噼噼啪啪的聲響震動著耳膜,在昏黃的燈光下漸漸沉入夢鄉(xiāng),舊的一年,舊的瑣事就融進在夜空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