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是該上幼兒園的年齡,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幼兒園是個惡夢,畢竟要離開父母生活一天,對那時的我們來說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所以,每天早上父母送來孩子時總能聽到一陣陣“鬼哭狼嚎”。
但不知是我自小獨立還是真的太無知,對于去幼兒園這件事感到十分開心,沒有一絲離開父母應(yīng)有的恐懼與悲傷。每天歡歡喜喜看著父母走,歡歡喜喜等著父母來接。有著這樣一種“不戀家”的心態(tài),我每天都對那些哭得昏天黑地的小伙伴而感到疑惑。
不知道是疑惑得久了,把腦子弄傻還是怎么的,在開學將近一個月的某一天早晨,我竟然看著看著媽媽遠去的背影,突然間“哇”的一下大哭起來。那個時候,大多孩子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這種生活,父母送孩子來的時候不會再哭泣了,只有幾個膽小的陪著我一起哭。
媽媽真真是嚇了一跳,轉(zhuǎn)過身來安慰我,誰知我越哭越起勁,弄得媽媽上班都遲到了,無奈下,她只好帶我回了家,一整天都沒再回幼兒園。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我到底為什么要哭?其實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我只記得當時我的想法是別人都哭,我憑什么不哭?那我就哭吧,嗯好——“哇”,于是就哭了。
具體是為什么,我說不清楚,當時純粹是為了哭而哭,腦子里也沒有一點點悲傷害怕的情緒,對我來說這只是場表演,別人都有戲份,那我也得有,這場表演也不必投入什么情感,因為我也不知道該有什么情感。就是這樣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態(tài),我哭得撕心裂肺,別人越看我我哭得越起勁兒,也分不清是為別人哭還是為哭而哭??傊砻婵粗薜暮軅?,實則自我感覺哭的好痛快,這無意間著實將一個演員哭的角色完美的詮釋了一遍。
當然,這場演出的報酬就是放假一天。
或許真的是太天真無知了,也不顧及媽媽的難堪與其余家長驚奇的目光,毫不害怕的“為了最佳女主角獎”而扯開嗓門,貢獻眼淚。
那年,我4歲,回想這件事,雖說是引起了不小的亂子,但卻可以當做一件兒時趣事來在飯后閑談,時不時回憶一下,讓那種孩子的率真無懼重回到心里,畢竟大了,枷鎖多了,誰還敢無所畏懼的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痛快的嚎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