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游老師告訴我們,古城公園2009年5月起建,2010年9月建設(shè)完成,建設(shè)時長為一年多。整個公園占地約20余公頃,是臨汾第一座既富有歷史文化又能觀光的公園,改寫了臨汾八年沒有公園的歷史。
穿過東大門,踏著平整的石板路,登上了名人廣場。廣場上共有五十位臨汾名人的畫像和簡介,名人畫墻長五十九米,高二點七五米,一律用花崗巖制成的。畫墻上有許多我們熟悉的名人,如春秋霸主晉文公、大漢英雄衛(wèi)青、有割股救主的介子推,還有張良、平陽公主等人。在名人廣場的東北角,有一尊青銅雕塑,是一位老爺爺和兩個小朋友,老爺爺左手指著名人墻,仿佛在為身旁的兩個小女孩講有關(guān)名人的故事,只見一個女孩手里拿著電腦筆記本,表明了臨汾城日新月異的變化。
返身走下臺階,我們來到了高大雄偉、古色古香的元代戲臺跟前,戲臺兩旁分布著形態(tài)各異的臉譜,每個臉譜都雕刻的栩栩如生,戲臺背靠湖水,面向東大門。
繞過元代戲臺走上了吊橋,公園里有三種不同的橋,吊橋是其中的一種。這座吊橋長約二十六點六米,寬四點五米,是用木板做成的,兩邊分別用二根粗大的麻繩來保護著游客們的安全。走在吊橋上,身體輕輕地搖來搖去,像嬰兒躺在搖籃里,橋下湖水清澈見底,如同一面明亮的大鏡子,看上去湖面好似一塊碧綠的翡翠。
迎著微風(fēng),來到了龍牛雕塑。只要來到古城公園,就一定要看龍牛雕塑,它是用花崗巖雕制而成,高七點八米,寬三點八米。龍牛雕塑顧名思義,是由龍的身體和牛的頭組合而成的,龍身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傳統(tǒng)精神,牛則代表人們的勤勞品質(zhì)。兩者合二為一,象征著乘勢騰飛的臨汾城。
最后,我們?nèi)チ斯懦钦故九_,展示臺占地二百零六平方米,這里面是用青銅微縮制造展示了古代臨汾古城的風(fēng)貌。站在展示臺最高處向下望去,可謂是一覽眾山小,三分之二的古城公園可以映入眼簾。湖水、游船、行人、風(fēng)箏……構(gòu)成了一幅極美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