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朱。先世家住沛,遷徙句容,再遷到泗州。其父名世珍,開始從泗州遷至濠州的鐘離,生有四子,太祖是老四。其母姓陳,剛懷孕,夢見神授藥一丸,放在手掌中閃閃發(fā)光,吞服驚醒,口中尚有香氣。等到出生時紅光滿室,此后夜間多次有光射起。鄰里望見,驚慌以為著火,奔相救援,趕到后卻什么也沒有。長大后,姿貌雄杰,奇骨貫頂,志意廓達,人莫能測。
至正四年(1344)大旱,蝗災(zāi)蔓延,饑荒瘟疫流行。太祖當時十七歲,父母兄長相繼死去,家貧無法安葬。鄰人劉繼祖讓出一片地才得以安葬,此即鳳陽陵。太祖孤身無所依靠,便入皇覺寺削發(fā)為僧。過了一月,游食合肥,路上身患重病,有兩個穿紫衣的人和他一起,關(guān)心照顧十分周到,病愈,卻不知二紫衣人去向。太祖游歷光、固、汝、潁各州三年,后又返回皇覺寺。當時,元朝政紀無綱,盜賊四起。劉福通奉韓山童假借宋朝之后起兵潁州,徐壽輝稱帝起兵于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兵于徐地,各率眾數(shù)萬,設(shè)置將帥,殺戮官吏,攻占郡縣,而方國珍則早在海上起兵。其他一些盜賊都擁兵據(jù)地,占山為王,寇掠百姓。一時天下大亂。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春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孫德崖等同伙起兵濠州。元朝將領(lǐng)徹里不花害怕不敢進攻,便每日抓良民邀賞。太祖時年二十五歲,為逃避兵荒,問卜于神,去留皆不吉利,就說“:難道應(yīng)該謀反舉事嗎?”一卜則吉,大喜,于是四月十五到濠州見郭子興。子興見其外貌形狀十分驚奇,留下作為親兵,每戰(zhàn)必勝,于是將撫養(yǎng)的馬公之女許配給他,此即后來的高皇后。郭子興和孫德崖不和,太祖多次從中調(diào)解。
秋九月,元兵收復(fù)徐州,李二逃走死去,彭大、趙均用投奔濠州,孫德崖等收留。郭子興禮待彭大而對趙均用另眼相待,趙均用心生怨氣。孫德崖于是與之合謀,等郭子興外出之時,將其抓住捆綁交于孫氏,準備處死。此時太祖正在淮北,聞難趕回告訴彭大。彭大大怒,率兵而行,太祖亦披甲戴盾,沖進屋內(nèi)救出子興,給他松綁,讓人將其背回,郭子興幸免于難。
這年冬天,元將賈魯圍濠州。太祖和郭子興拼力抵抗。
至正十三年(1353)春,賈魯死,濠州圍解。太祖回故里招兵七百人。郭子興十分高興,提升太祖為鎮(zhèn)撫。這時彭、趙所率部眾暴橫無理,郭子興孱弱無力,太祖考慮不足與他們共事,便交兵于他將,獨自與徐達、湯和、費聚等人向南經(jīng)營定遠。用計降服驢牌寨民兵三千,一起向東,夜襲元將張知院于橫澗山,收其兵士二萬。道遇定遠人李善長,與之交談后大喜,便一起攻取滁州。
這年張士誠占據(jù)高郵,自稱誠王。
至正十四年(1354)冬十月,元朝丞相脫脫大敗張士誠于高郵,分兵包圍六合。太祖說:“六合破,滁州也難免?!迸c耿再成軍自瓦梁壘前往援救,奮力而戰(zhàn),護衛(wèi)老弱者還滁州。元兵隨后蜂擁而來,進攻滁州,太祖設(shè)下埋伏誘敗元兵??紤]到元兵士氣正旺,定會卷土重來,于是歸還所獲馬匹,派父老備牛、酒酬謝元將說“:守城在于防備盜賊,為何舍下大盜而來殺害良民。”元兵由此退去,滁州得以保全。脫脫攻破張士誠,軍威聲望大振,卻中讒言,解失兵權(quán),江、淮更加混亂。
至正十五年(1355)春正月,郭子興采用太祖計謀,派張?zhí)?.等攻拔和州,命太祖總領(lǐng)部隊。太祖思量諸將不分上下,便秘藏令符,等待第二天會事廳再說。當時席位崇尚右邊,諸將先入,皆踞坐右邊,太祖故意后到坐左邊。等到討論軍事,太祖剖析決論如流,眾將瞠目結(jié)舌不能發(fā)一言,始稍屈服。討論分工筑城,期限三天。太祖完工,諸將皆遲。于是太祖拿出命令文書,面南而坐說:“奉命總管諸位兵馬,今筑城都未按期完成,按軍法該如何處置?”諸將惶恐稱罪,于是太祖令將軍中所掠婦女釋放回家,民眾大為感動。這時元兵十萬進攻和州,守軍拒守三月,糧餉殆盡,而太子禿堅、樞密副使絆住馬、民兵元帥陳聎先分別屯踞新塘、高望、雞籠山以斷絕糧道。太祖率眾擊破元兵,元兵皆渡江逃走。三月,郭子興死。這時劉福通迎立韓山童子韓林兒于亳州,定國號宋,建元龍鳳。任命郭子興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張?zhí)?.、太祖為左右副元帥。太祖感嘆說“:大丈夫能受制于人嗎?”于是不受。然而考慮韓林兒勢盛可以依靠,便用其年號以號令軍中。夏四月,常遇春前來投奔歸順。五月,太祖想渡江,無船。恰逢巢湖水帥廖永安、俞通海以水軍千艘前來投奔,太祖大喜,前往安撫眾軍。但元中丞蠻子海牙扼守銅城閘、馬場河諸關(guān)隘,巢湖舟師無路可出。忽然天降大雨,太祖高興說“:天助我啊。”于是乘水漲從小巷放舟奔出,乘機擊海牙于峪溪口,大敗元兵,于是定計渡江。諸將請求直搗集慶。太祖說“:要取集慶必須從采石開始。采石重鎮(zhèn),守備必然牢固,牛渚前臨大江,元兵難以防備,可以率先攻克。”六月初一,乘風(fēng)引帆,直達牛渚。常遇春先到,一舉攻克。采石元兵也潰逃。沿江諸壘全部歸順。
諸將因和州饑荒,爭先奪取資糧準備回歸。太祖對徐達說:“渡江僥幸成功,若舍棄而歸,江東就非我等所有?!庇谑菙財啻|,將船放到急流中,對諸將說“:太平較近,我與諸位合力攻取?!庇谑浅藙俟グ翁?,抓獲萬戶納哈出??偣芙x赴水而死,太祖贊嘆:“真是一個義士?!币远Y安葬。張榜嚴禁剽掠。有士兵違令,斬首示眾,軍中肅然。改路為府。設(shè)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領(lǐng)元帥事,召陶安參謀幕府事,李習(xí)為知府。當時太平四面都是元兵。右丞阿魯灰、中丞蠻子海牙等率眾堵截姑孰口,陳聎先的水軍統(tǒng)帥康茂才率數(shù)萬人攻城。太祖遣徐達、鄧愈、湯和正面迎戰(zhàn),另派將士潛入其后,前后夾擊,擒陳聎先并且降其部眾,阿魯灰等引退而去。
秋九月,郭天敘、張?zhí)?.進攻集慶,陳聎先背叛。二人皆戰(zhàn)死,于是郭子興部將盡歸太祖指揮。陳聎先不久為民兵所殺,從子兆先收其散兵,屯據(jù)方山,和海牙形成掎角,窺視太平。
冬十二月初一,釋放納哈出北歸。
至正十六年(1356)春二月二十五日,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三日,進攻集慶,活捉陳兆先,降其眾三萬六千人,皆疑惑害怕不能自保。太祖挑選驍健者五百人入衛(wèi),解甲酣寢達旦,眾心才安。三月十日,再敗元兵于蔣山。元御史大夫福壽力戰(zhàn)而死,蠻子海牙逃跑歸附張士誠,康茂才投降。太祖入城,召集官吏父老告諭說“:元朝政治腐敗,干戈蜂起,我來是為民除亂,請各位安于職守。賢士我以禮賢相待,舊政不適者一律改掉,官吏不要貪婪殘暴殃及百姓?!卑傩沾笙策^望。太祖改集慶路為應(yīng)天府,征召夏煜、孫炎、楊憲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壽以表彰其忠。
當時,元將定定扼住鎮(zhèn)江,別不華、楊仲英屯扎寧國,青衣軍張明鑒占據(jù)揚州,八思爾不花駐守徽州,石抹宜孫守處州,其弟厚孫守婺州,宋伯顏不花守衢州,而池州已經(jīng)被徐壽輝據(jù)有,張士誠自淮東攻陷平江后,轉(zhuǎn)而侵掠浙西。太祖既定集慶,考慮到張士誠、徐壽輝勢力強大,江左、浙右各郡已為他們所吞并,于是派徐達進攻鎮(zhèn)江,獲勝,定定戰(zhàn)死。
夏六月,鄧愈攻克廣德。
秋七月初一,諸將擁太祖稱吳國公。設(shè)江南行中書省,自己總領(lǐng)省事,設(shè)僚協(xié)助。送文書給張士誠,張士誠不給回話,帶兵進攻鎮(zhèn)江。徐達率兵將其擊敗,進而圍常州,沒有攻下。九月初一,太祖到鎮(zhèn)江,拜謁孔子廟。派儒士告知父老,勤于農(nóng)桑。不久太祖回到應(yīng)天。
至正十七年(1357)春二月,耿炳文攻克長興。三月,徐達攻克常州。
夏四月二十三日,太祖親率兵攻克寧國,別不華投降。五月,上元、寧國、句容獻瑞麥。六月,趙繼祖攻克江陰。
秋七月,徐達攻克常熟。胡大海攻克徽州,八思爾不花逃走。
冬十月,常遇春攻克池州,繆大亨攻克揚州,張明鑒投降。十二月二十日,釋放囚犯。
這年,徐壽輝將領(lǐng)明玉珍占據(jù)重慶路。
至正十八年(1358)春二月初七,任命康茂才為營田使。三月十一日,審查囚犯。鄧愈攻克建德路。
夏四月,徐壽輝部將陳友諒派遣趙普勝攻陷池州。當月,友諒占據(jù)龍興路。五月,劉福通攻破汴梁,迎立韓林兒,以汴梁為其首都。當初,福通遣將分四處出擊,攻破山東,寇秦、晉,掠幽、薊,中原大亂,太祖由此有機會安定長江沿岸的一些地方。所過之地從不亂殺無辜,收召才俊,由此人心日益歸附。
冬十二月,胡大海攻婺州,長久不克,太祖自任統(tǒng)帥率兵前往。石抹宜孫遣將率車師由松溪前來援助,太祖說:“道路狹窄,車戰(zhàn)是自取失敗?!泵聺瓚?zhàn)于梅花門,大破元兵,婺州投降,厚孫被活捉。前一日,婺州城中人們望見城西有五色云猶如車蓋,深感奇怪,后來才知是太祖駐兵之地。太祖入城,散發(fā)糧食賑救貧民,改婺州為寧越府。征召范祖干、葉儀、許元等十三人,講經(jīng)書歷史。二十四日,遣使招諭方國珍。
至正十九年(1359)春正月十二日,太祖謀取浙東,未能攻下各路,他告誡各位將領(lǐng)說:“攻城以武力,治亂以仁義。我們?nèi)爰瘧c,秋毫無犯,故一舉而定。每每聽到各位將領(lǐng)攻得一城不妄自亂殺,就喜不自勝。軍隊行動如火,不控制就將成燎原之勢。為將能夠以不殺人而起到武力征服的作用,難道僅是于國有利,實際是為子孫造福啊。”十七日,胡大海攻陷諸暨。當月,命令寧越知府王宗顯設(shè)立郡學(xué)。三月初二,赦免大逆之罪以下罪犯。二十六日,方國珍以溫、臺、慶元來貢獻,派其子關(guān)為人質(zhì),太祖不受。
夏四月,俞通海等收復(fù)池州。當時耿炳文守長興,吳良守江陰,湯和守常州,都數(shù)次擊敗士誠兵。太祖因事久留寧越,巡行浙東。六月初,還應(yīng)天。
秋八月,元將察罕帖木兒收復(fù)汴梁,劉福通與韓林兒退保安豐。九月,常遇春攻克衢州,活捉宋伯顏不花。
冬十月,派遣夏煜授予方國珍行省平章,國珍以病辭去。十一月十三日,胡大海攻陷處州,石抹宜孫逃走。這時元朝守兵單弱,聽到中原大亂,人心離散,因此江左、浙右諸郡,兵至皆克,于是西部與友諒相鄰。
至正二十年(1360)春二月,元朝福建行省參政袁天祿以福寧投降。三月初一,征召劉基、宋濂、章溢、葉琛到任。
夏五月,徐達、常遇春在池州擊敗陳友諒。閏六月十四日,陳友諒攻陷太平,守將朱文遜、院判花云、王鼎、知府許瑗戰(zhàn)死。不久,陳友諒殺其主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漢,盡占江西、湖廣之地。并約張士誠合攻應(yīng)天,應(yīng)天大震。諸將商議先收復(fù)太平來牽制,太祖說:“不可。他們占居上游,舟師十倍于我,很難收復(fù)?!庇腥苏埱筇孀约河H率人馬迎擊,太祖說:“不可。他們以小股部隊牽制我,而大部隊直趨金陵,順流半天可達,我們步兵騎兵很難及時返回,百里趨戰(zhàn),兵法所忌,這不是良策?!庇谑秋w馬告知胡大海準備進攻信州牽制其后,令陳友諒故友康茂才送書信給陳友諒,讓他速來進攻。友諒果然帶兵東進。于是常遇春設(shè)伏石灰山,徐達布陣南門外,楊瞡屯扎大勝港,張德勝等以水軍出龍江關(guān),太祖親自督軍盧龍山。二十三日,友諒到龍灣,眾欲迎戰(zhàn),太祖說:“天快下雨了,你們趕快吃飽飯,然后乘雨迎擊?!辈痪?,果然大雨,將士競奮,雨停合戰(zhàn),水陸夾擊,大敗陳友諒,陳友諒乘小船逃走。于是收復(fù)太平,攻下安慶,胡大海亦攻克信州。
當初,太祖令康茂才向陳友諒暗傳書信,李善長深為不解。太祖說:“二寇聯(lián)合,我首尾受敵,只有讓友諒先來,全力擊敗他,那么張士誠就聞風(fēng)喪膽了?!焙髞韽埵空\果然沒有出兵。二十五日,設(shè)儒學(xué)提舉司,任命宋濂為提舉,遣子朱標學(xué)習(xí)經(jīng)學(xué)。六月,耿再成在慶元擊敗石抹宜孫,宜孫戰(zhàn)死,太祖遣使祭奠。
秋九月,徐壽輝舊將歐普祥獻袁州投降。
冬十二月,再次派夏煜送書曉諭方國珍。
至正二十一年(1361)春二月初二,設(shè)立鹽茶課稅。十七日,設(shè)立寶源局。三月二十六日,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元朝將領(lǐng)薛顯率泗州投降。二十七日,方國珍派使者貢獻金玉馬鞍前來感謝。太祖推拒說:“當今正是經(jīng)營四方之時,所需的是人才,所用的是衣食,寶玩不是我所喜好的?!?/p>
秋七月,陳友諒部將張定邊攻陷安慶。八月,遣使去元朝平章察罕帖木兒處。當時察罕平山東,降田豐,軍威大振,所以太祖與之通好。恰好察罕正攻益都不下,太祖就親率水陸軍征討陳友諒。二十日,攻克安慶,陳友諒部將丁普郎、傅友德投降。二十四日,到湖口,追擊陳友諒于江州,攻克其城,陳友諒逃奔武昌。分道巡行南康、建昌、饒、蘄、黃、廣濟,所到皆克。
冬十一月十二日,攻克撫州。
二十二年(1362)春正月,友諒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率龍興投降。八日,到龍興,改名洪都府。拜謁孔子廟。詔告父老百姓,廢除陳氏苛政,罷免各種軍需,撫恤貧窮無靠者,百姓非常高興。袁、瑞、臨江、吉安相繼攻下。二月,回應(yīng)天。鄧愈留守洪都。十七日,降人蔣英殺害金華守將胡大海,郎中王愷也死于其難,蔣英叛降張士誠。處州投降來的李..之聽說蔣英反叛,也殺行樞密院判耿再成而反,都事孫炎、知府王道同、元帥朱文剛皆死。當月,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號夏。
夏四月初四,邵榮收復(fù)處州。十九日徐達收復(fù)洪都。五月初二,朱文正、趙德勝、鄧愈鎮(zhèn)守洪都。六月五日,察罕修書來報,留我使者不準返回。不久察罕被田豐殺害。
秋七月十三日,平章邵榮、參政趙繼祖準備謀反,被殺。
冬十二月,元朝派尚書張昶航海到慶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太祖沒有接受。察罕子擴廓帖木兒致信歸還使者。
二十三年(1363)春正月二十五日,派汪河回信擴廓帖木兒。二月一日,命令將士屯田積累谷物。當月,陳友諒將張定邊攻陷饒州。張士誠將呂珍攻破安豐,殺死劉福通。三月一日,太祖親率人馬救援安豐,呂珍敗走,因韓林兒到滁州,于是回應(yīng)天。
夏四月二十三日,陳友諒大舉進兵包圍洪都。二十六日,諸全守將謝再興叛變,歸附張士誠。五月修建禮賢館。陳友諒分兵攻陷吉安,參政劉齊、知府朱叔華被殺;攻陷臨江,同知趙天麟被殺;攻陷無為州,知州董曾被殺。
秋七月初六,太祖親征救援洪都。十六日,到湖口,先設(shè)伏兵在涇江口和南湖觜,遏制陳友諒歸路,令信州兵守武陽渡。陳友諒聽說太祖兵到,解圍洪都,在鄱陽湖迎戰(zhàn)太祖。陳友諒大軍號稱六十萬,聯(lián)接巨舟為陣,樓櫓高十余丈,連續(xù)數(shù)十里不斷,旌旗戈矛,望之如山。二十日,兩軍相遇于康郎山,太祖將軍隊分為十一個隊抵御。二十一日,兩軍交戰(zhàn),徐達擊其前鋒,俞通海用火炮焚燒友諒船數(shù)十艘,雙方傷亡大致相當。陳友諒驍將張定邊直沖太祖船來,太祖船擱于沙中,不能后退,甚是危險。常遇春從旁以箭射中張定邊,通海也前來援助,由于船驟然而進,帶動水涌,太祖坐船才得以脫險。二十二日,陳友諒率大船傾巢出戰(zhàn),而諸將則船小,仰攻極為不利,一個個面有懼色。太祖親自指揮,仍然不敢前進,于是斬殺退縮之人十余,大家皆殊死奮戰(zhàn)。到下午三時左右,東北風(fēng)大起,于是命令敢死隊乘七艘戰(zhàn)船,用蘆葦葉包上火藥,縱火焚燒陳友諒船隊。風(fēng)烈火猛,煙焰漲天,湖水一片紅色。陳友諒軍隊由此大亂,諸將吶喊乘勢攻擊,斬殺二千多人,漢軍被燒死淹死者不計其數(shù),陳友諒氣勢頓消。二十四日,雙方再次開戰(zhàn),陳友諒再度大敗。于是收舟自守,不敢再戰(zhàn)。二十五日,太祖移軍扼住左蠡,陳友諒?fù)吮d敬?。相持三天,其左、右兩位金吾將軍都投降太祖。陳友諒勢力更加窘迫,甚為忿怒,將所獲將士全部殺掉。而太祖則全部歸還所俘之人,對受傷的給予好藥,且奠祭其陣亡的親戚將士。八月二十六日,陳友諒糧盡,奔向南湖觜,被南湖守軍遏制,于是向湖口突圍。太祖半路攔截,順流與之搏戰(zhàn),直到?jīng)芙?。涇江軍又以遮蓋之勢進攻,陳友諒中亂箭而死。張定邊和陳友諒子陳理逃回武昌。
九月,太祖率大軍回應(yīng)天,論功行賞。當初,太祖救援安豐,劉基勸阻不聽。現(xiàn)在對劉基說:“我救援安豐之時,如果陳友諒乘虛直搗應(yīng)天,天下大勢就難預(yù)料了。但陳友諒?fù)捅喜?,不亡何待。陳友諒一死,天下就不難定了?!笔?,太祖親征陳理。當月,張士誠自稱吳王。
冬十月七日,進圍武昌,分道巡行湖北各路,皆克。十二月初一,回應(yīng)天,常遇春留督各軍。
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初一,李善長等率群臣勸進,太祖不受。一再請求,太祖才即吳王位。設(shè)置百官。任命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告誡他們說“:立國之初,應(yīng)該首先正紀綱。元朝暗弱,威福下移,以至于大亂,今天應(yīng)引以為鑒?!绷⒆又鞓藶槭雷印6鲁跻?,太祖再次親征武昌,陳理投降,漢、沔、荊、岳都被收復(fù)。三月初一,班師回應(yīng)天。三日,修起居注,六日,罷諸翼元帥府,設(shè)十七衛(wèi)親軍指揮使司,命中書省征召文武人才。
夏四月,建祠堂,祭祀丁普郎等于康郎山,在南昌祭祀趙德勝等。
秋七月十六日,徐達攻克廬州。十七日,常遇春前往江西。八月初七,收復(fù)吉安,于是包圍贛州。徐達巡行荊、湘各路。九月二十四日,攻下江陵,夷陵、潭、歸皆降。
冬十二月初一,徐達攻克辰州,派別將直下衡州。
至正二十五年(1365)春正月初十,徐達攻下寶慶,湖湘平定。常遇春攻克贛州,熊天瑞投降,于是直赴南安,招撫曉諭嶺南各路,收復(fù)韶州、南雄。二十五日,抵南昌,捉拿大都督朱文正回應(yīng)天,數(shù)落其罪,然后將其安置桐城。三十日,福建行省平章陳友定侵略處州,參軍胡深將他擊敗,收復(fù)浦城。二月十七日,張士誠將李伯日升進攻諸全的新城,李文忠大敗之。
夏四月二十三日,常遇春巡行襄、漢各路。六月七日,攻克安陸。十一日,攻下襄陽。七月十四日,朱亮祖、胡深進攻建寧,戰(zhàn)于城下,胡深被抓殺害。
秋七月,太祖命令對自渡江以來受傷殘廢的和生病的給予給養(yǎng),對犧牲的贍養(yǎng)其妻子。九月初一,建立國子學(xué)。
冬十月十四日,下令討伐張士誠。這時,張士誠所占有之地,南到紹興,北有通、泰、高郵、淮安、濠、泗,北到濟寧。于是命徐達、常遇春等先規(guī)劃謀取淮東。閏月,包圍泰州,順利攻克。十一月,張士誠進攻宜興,徐達擊敗他,于是從宜興回頭進攻高郵。
至正二十六年(1366)春正月初一,張士誠侵犯江陰,太祖親征援救,士誠逃走,康茂才追擊到浮子門將其擊敗。太祖返回應(yīng)天。二月,明玉珍死,其子明日升自立。三月十四日,太祖令中書嚴格選舉。徐達攻克高郵。
夏四月初四,襲破張士誠將徐義水軍于淮安,徐義逃走,梅思祖以城投降。濠、徐、宿三州相繼收復(fù),淮東平定。十三日,太祖到濠州省墓,設(shè)守冢二十家,賜故人汪文、劉英粟帛,設(shè)酒招待父老宴飲極歡,太祖說:“我離鄉(xiāng)有十幾年,艱難征戰(zhàn),才得以回歸省察墳?zāi)?,與父老兄弟再次相見。今天恨不能久留與大家歡聚為樂。父老應(yīng)教子弟忠孝勤農(nóng),不要遠出經(jīng)商,濱淮各郡縣尚苦于寇掠,父老請多自愛?!泵罟俑獬赓x,皆磕頭感謝。二十日,徐達攻克安豐,分兵擊敗擴廓于徐州。五月初一,自濠回應(yīng)天。九日,征求散遺書籍。
秋八月初一,改筑應(yīng)天城,在鐘山的南面修建新宮。二日,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師二十萬討伐張士誠。在出征誓師時,太祖說:“城下之日,不要殺掠,不要焚燒房屋,不要挖掘墳?zāi)轨籼?。張士誠母親葬在平江城外,不要侵犯毀壞?!比缓笳賳栃爝_、常遇春,用兵以何為先。常遇春想直搗平江。太祖說“:湖州張?zhí)祢U、杭州潘原明是張士誠的手臂,平江窮蹙,兩人全力前往救援,難以取勝。不如先攻湖州,使之疲于奔命,羽翼既破,平江勢單力薄,可以一舉而破?!倍迦?,在湖州擊敗張?zhí)扃?,張士誠親自率兵援救,又再敗于皂林。九月十六日,李文忠攻杭州。
冬十月三日,常遇春在烏鎮(zhèn)擊敗士誠兵。十一月六日,張?zhí)扃魍督?。十三日,李文忠攻下余杭,潘原明投降,旁邊各郡都收?fù)。十五日,包圍平江。十二月韓林兒死。以明年為吳元年,建廟社宮室,祭告山川。所司進獻宮殿圖,命去掉雕琢奇麗的。
這年,元朝擴廓帖木兒與李思齊、張良弼構(gòu)怨,多次互相攻擊,朝命不行,中原百姓更加困苦不堪。
至正二十七年(1367)春正月二十一日,諭中書省說:“東南久遭兵禍,民生凋敝,我甚是同情。況且太平、應(yīng)天各郡是我渡江后的開創(chuàng)之地,供應(yīng)煩勞已很長時間了?,F(xiàn)在戶口空虛,官府急催科稅,重困吾民,將何以承擔。免除太平田租二年,應(yīng)天、鎮(zhèn)江、寧國、廣德各一年?!倍乱蝗?,傅友德在徐州擊敗并活捉擴廓將李二。三月一日,始設(shè)立文、武科取士。
夏四月,方國珍密派人串通擴廓和陳友定,移書責之。五月二十四日,初次設(shè)置翰林院。當月,因旱災(zāi)減膳素食,免徐、宿、濠、泗、壽、邳、東海、安東、襄陽、安陸及新歸附地田租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大雨,群臣請恢復(fù)膳食。太祖說“:雖然下雨,但傷害禾稼已很多,免除百姓今年田租?!倍巳眨R罷女樂。
秋七月初二日,賜給府州縣官任費,賜衣帛給其父母妻子長子各有別,著為令。十五日,雷震宮門獸吻,大赦罪囚。十六日,遣使責成方國珍貢糧。八月九日,圜丘、方丘、社稷壇成。九月一日,太廟成。朱亮祖率師討方國珍。五日,太祖下詔說:“先王之政,罪不及孥。從今以后除大逆不道,不要連坐。”九月八日,徐達攻克平江,活捉張士誠,吳地平定。二十五日,遣使送書給元朝皇帝,送其宗室神保大王等北還。二十八日,論平吳功勞,封李善長宣國公,徐達信國公,常遇春鄂國公,將士獎賜有別。朱亮祖攻克臺州。三十日,新宮落成。
冬十月初一,派起居注吳琳、魏觀以幣求遺賢于四方。初三,令百官禮儀崇尚左邊。改李善長左相國,徐達右相國。十二日,祭祀元臣余闕于安慶,李黼于江州。十三日,設(shè)御史臺。十四日,湯和為征南將軍,吳禎為副,討伐方國珍。十五日,制定律令。十九日,正郊社、太廟雅樂。
二十一日,太祖召諸將商議北征。太祖說“:山東王宣正好傾斜,河南擴廓跋扈,關(guān)、隴李思齊、張思道囂張猜忌,元運將亡,中原涂炭。今將北伐,拯生民于水火,怎么取勝?”常遇春回答說:“以我百戰(zhàn)之師,擊彼久逸之兵,可直搗元都,如破竹之勢?!碧嬲f:“元建國百年,守備必然牢固,懸軍深入,糧餉不前,援兵四集,這是危險的戰(zhàn)法。我想先取山東,撤除他們屏蔽,然后移兵兩河,破其藩籬,拔潼關(guān)而守之,扼其門檻。天下形勢入我手掌,然后進兵,元都勢孤援絕,不戰(zhàn)自克。再鼓行而西,云中、九原、關(guān)、隴皆可席卷。”諸將皆說“:好。”
二十五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師二十五萬,由淮河入黃河,北取中原。胡廷瑞為征南將軍,何文輝為副將軍,進取福建。湖廣行省平章楊王景、左丞周德興、參政張彬取廣西。三十日,朱亮祖攻克溫州。十一月九日,湯和攻克慶元,方國珍逃入海上。十日,徐達攻克沂州,斬王宣。十五日,廖永忠為征南副將軍,從海道與湯和相會討伐方國珍。二十一日,頒行大統(tǒng)歷。二十七日,徐達攻克益都。十二月二日,頒律令。五日,方國珍投降,浙東平定。張興祖下東平,兗東州縣相繼投降。七日,徐達攻下濟南。胡廷瑞攻下邵武。十一日,李善長率百官勸太祖即皇帝位,三次上表,太祖才許可。二十二日,告祭上帝。二十八日,湯和、廖永忠由海道攻克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