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同即異
qì tóng jí yì
To abandon the same is to change
“棄同即異”的成語拼音為:qì tóng jí yì,注音:ㄑㄧˋ ㄊㄨㄥˊ ㄐㄧˊ ㄧˋ,詞性: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等,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吉也聞之,棄同即異,是謂離德?!?,基本解釋:①指拋棄同姓同族而親近異姓異族。②丟掉共同之說而接近新奇之說。,例句: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回:“兩口子也只比十月差,何苦棄同即異呢?”
拼音 |
qì tóng jí yì |
注音 |
ㄑㄧˋ ㄊㄨㄥˊ ㄐㄧˊ ㄧˋ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等 |
英文 |
To abandon the same is to chang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①指拋棄同姓同族而親近異姓異族。②丟掉共同之說而接近新奇之說。 |
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吉也聞之,棄同即異,是謂離德。” |
例句 |
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回:“兩口子也只比十月差,何苦棄同即異呢?”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