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說五帝生于三代,商以前很多事跡沒有記載,已經(jīng)很難考證記錄了??鬃右罁?jù)有限的史籍和文獻編著《春秋》紀元,《尚書》記錄亦不齊全,連年歲也沒有所以也無法參考和記錄。
太史公從牒譜上看黃帝以來有年代的記敘,和黃帝考察那些年歷、譜牒和五德終始循環(huán)轉(zhuǎn)換的情況,古代文獻記載全都不一樣,孔子沒有論列那些年月,難道是沒有道理的嗎!于是,我利用《五帝系諜》、《尚書》編列的世系,記載黃帝以來到共和這一時期,撰成《三代世表》。
《詩經(jīng)》里說契;后稷沒有父親,現(xiàn)在又傳說他們的父親是黃帝,難道《詩經(jīng)》是謬記?不得而知。但是諸先生說《詩經(jīng)》說契是蛋生,這是想表示天命精誠的意思。鬼神不能自己生成,必須靠人產(chǎn)生,怎么會沒有父親就誕生呢!有人說有父親,有人說沒有,兩種說法,有人相信,有人懷疑。
堯知曉契和后稷都是當世賢人為天生,所以給契七十里地為封邑,傳了十余世后至湯,湯得天下為商。堯知曉后稷的子孫也必得天下,因而給后稷百里地為封邑。千年后,果然后稷的子孫文王有得天下,是為周。《詩傳》說湯的先祖沒有父親,契母和他的姐妹到玄丘水洗澡,有燕雀攜卵掉下,契母好奇誤食而生契。契生來就賢,堯封他為司徒,專司土地疆域管理。堯賜契姓子,子就是慈,是就是慢慢生長強大的意思。詩人稱頌曰:“殷社茫茫,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文王先祖后稷也沒有父親,他的母親叫姜嫄,他出門遇巨人腳印踐踩后生下后稷,姜嫄嫌棄此子無父,棄之于路,有牛羊過也避而不踐踏他。棄之于荒山,而有山里人或者禽獸喂養(yǎng)他。棄之于江湖中有鵬鳥張翅為鋪墊不致他淹死,并喂養(yǎng)他食物。姜嫄非常奇怪,認為他是上天之子,于是把他養(yǎng)大.堯知曉后稷賢就啟用他為大司農(nóng),主管農(nóng)業(yè),勸課農(nóng)桑。堯賜他姓姬,是本德意思。詩人稱頌他“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保ó敵跎倪@個人加以磨練有所成就。)
孔子說:往昔堯賜契姓子,后有商湯。賜后稷為姬后有文王建周。大王受天命傳位季歷,是為祥瑞,太伯建吳是后稷子孫繁衍的源本也。天命是很難說的,非圣人難以預見。舜;禹;契;后稷都是皇帝的子孫,皇帝順應天命而治理天下,恩德澤被后世。所以其子孫紛紛復為天子而擁有天下,這是上天的安排回報他的恩德。世人不知道,以為凡夫市井走卒也能受天命,凡夫俗子憑什么能無故擁有天下?受天命呢?
黃帝后裔稱王天下為什么那么長久呢?
諸先生說:《詩傳》說天下的君主是人民的領(lǐng)袖,延續(xù)人民生命的人稱帝。福蔭萬世,皇帝就是這樣的人。施五政以定禮儀,順應天命而起兵討伐勝利者為王,福蔭千世,就是蜀王。蜀王亦是黃帝的后裔,現(xiàn)在還在大漢西南五千里地的地方,稱降于大漢,常來朝賀獻貢。不是因為其祖先的恩德嗎?行道布德是不可敷衍的,為人君主稱王天下的人要自查反省。大將軍霍光也是皇帝的后裔,這些事情只能和博聞遠見的人討論,很難和見識淺短的人說,為什么這樣說呢?古時候各諸侯都是以封地為姓,霍就是國名,周武王封他弟弟叔處為霍國國君,后來晉獻公滅掉霍國,他的后裔就成為庶民了。居住于平陽,而平陽在河東,河東晉地分為衛(wèi)國,《詩經(jīng)》里說也可以為周的后裔。周的帝王是后稷的后裔,后稷是沒有父親的,三代以來的傳說后稷的父親是高辛(帝嚳),高辛是黃帝的曾孫?!饵S帝終始傳》說大漢興起百年后,有不高不矮,出自白燕之鄉(xiāng)的人把持天下。而此時天子年幼,此人命帝車倒退?;艄獗揪佑谄疥柊籽?,當時我任郎官,與方士考功相會于旗樓下他們對我說起這事,難道不是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