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下詔給御史大夫說:“諸侯王凡有愿意把恩惠推及自己的私親,分封子弟城邑的,命令他們各自條列上報(bào),朕將臨時(shí)決定這些王子侯的名號(hào)?!?
太史公說:真是偉大啊,天子的圣德!他一人有了喜慶,天下都跟著沾光。
注釋
①“制詔”,皇帝的書面命令?!坝贰保酥赣反蠓?,官名,為三公之一,協(xié)助丞相處理政務(wù),并掌糾察彈劾之事,管理國(guó)家圖籍檔案。漢代皇帝頒行制度,用制書。制書的文字都用“制詔某某(三公官名)”開頭,加璽封固,再用尚書令印重封,然后頒布州郡。這一制書是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頒布的。
②“諸侯王”,漢代皇子封王,都有自己的封國(guó)、官屬,其地位相當(dāng)于周代的諸侯,稱諸侯王?!巴扑蕉鳌?,謂推行、施加私人的恩惠。按,漢初規(guī)定諸侯王死后,由其嫡子繼位,而其他兒子無尺土之封。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令諸侯王得推行私恩,分地給子弟為侯。從此每一諸侯王國(guó)中又分出若干小侯國(guó),諸侯王的勢(shì)力大大削弱。
③“條上”,分列上報(bào)。
④“朕”,音zhèn,皇帝自稱。上古不論貴賤,皆可自稱為朕,自秦始皇起,只有皇帝或臨朝聽政的皇太后才可稱朕。
⑤“一人有慶,天下賴之”,這兩句話本自《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