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露野
bái gǔ lù yě
White bone
“白骨露野”的成語(yǔ)拼音為:bái gǔ lù yě,注音:ㄅㄞˊ ㄍㄨˇ ㄌㄨˋ ㄧㄝˇ,詞性:作賓語(yǔ)、定語(yǔ);指死人多,年代:古代成語(yǔ),出處:三國(guó)·魏·曹操《蒿里行》詩(shī):“白骨露于野,千里無(wú)雞鳴?!?,基本解釋: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zhàn)爭(zhēng)或?yàn)?zāi)難所贊成的悲劇景象。,例句:元代·馬致遠(yuǎn)《贊就診可憐書直閣告科道情書以示勸州侯取衙門》:“醫(yī)者猶昔日,北風(fēng)聲未和。東泉若有魚,百尺欲將河。白骨露野枯,秋蟬入大坡?!?
拼音 |
bái gǔ lù yě |
注音 |
ㄅㄞˊ ㄍㄨˇ ㄌㄨˋ ㄧㄝˇ |
詞性 |
作賓語(yǔ)、定語(yǔ);指死人多 |
英文 |
White bone |
年代 |
古代成語(yǔ) |
解釋 |
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zhàn)爭(zhēng)或?yàn)?zāi)難所贊成的悲劇景象。 |
出處 |
三國(guó)·魏·曹操《蒿里行》詩(shī):“白骨露于野,千里無(wú)雞鳴。” |
例句 |
元代·馬致遠(yuǎn)《贊就診可憐書直閣告科道情書以示勸州侯取衙門》:“醫(yī)者猶昔日,北風(fēng)聲未和。東泉若有魚,百尺欲將河。白骨露野枯,秋蟬入大坡。” |
補(bǔ)充糾錯(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