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春季,周王朝歷法的正月,魯昭公在乾侯?!洞呵铩芬郧安挥涊d“公在鄆”或“在乾侯”,這是認為昭公不對,而且說明過錯所在。
夏季,六月,晉頃公死了。秋季,八月,下葬。鄭國的游吉前去吊唁并送葬。魏獻子讓士景伯質(zhì)問游吉,說:“悼公的喪事,子西吊唁,子?送葬。現(xiàn)在您只有一個人,是什么緣故?”游吉回答說:“諸侯所以歸服晉國國君,這是認為晉國有禮。禮這件事,就是說小國事奉大國,大國愛撫小國。事奉大國在于恭敬地按時執(zhí)行命令,愛撫小國在于體恤小國的缺乏。由于敝邑處在大國之間,供應它所需的貢品,還要參與戰(zhàn)備以防意外,難道能忘了恭敬地執(zhí)行吊喪送葬的禮節(jié)?先王的制度:諸侯的喪事,士吊唁,大夫送葬,只有朝會、聘問、宴享、軍事行動才派遣卿。晉國的喪事,當敝邑閑暇無事,先君曾經(jīng)親自來送葬。如果不得閑暇,即使是士、大夫有時也難于派遣。大國的恩惠,也會是嘉許敝邑對大國的常禮有所增加,而不責備它的缺乏,明白敝邑的忠誠,只是要求禮儀具備,就可以認為合于禮了。周靈王的喪事,我們先君簡公在楚國,我們先大夫印段前去送葬,他還是敝邑的下卿。天子的官吏并沒有責備我們,這是由于體恤敝邑的缺乏。現(xiàn)在大夫說:‘你們?yōu)槭裁床话凑者^去的禮節(jié)辦?’過去的禮節(jié)有隆重有減省,不知道應該按照什么。根據(jù)隆重,那么寡君年紀小,因此不能前來。根據(jù)減省,那么吉在這里了。請大夫考慮一下!”晉國人不能再質(zhì)問了。
吳王讓徐國人逮捕掩馀,讓鐘吾人逮捕燭庸,兩個公子逃亡到楚國。楚昭王大封土地給他們,并確定他們遷居的地方,派監(jiān)馬尹大心迎接吳國公子,讓他們住在養(yǎng)地,派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戌在那里筑城,把城父和胡地的土田給他們,準備用他們危害吳國。子西勸諫楚昭王說:“吳光新近得到國家,親愛他的百姓,把百姓看成像兒子一樣,和百姓同甘共苦,這是準備使用他們了。如果和吳國邊境上的人結好,讓他們溫柔親服,還恐怕吳軍的到來。現(xiàn)在我們又讓他們的仇人強大,以加重他們的憤怒,恐怕不可以吧!吳國是周朝的后代,而被拋棄在海邊,不能和姬姓各國相往來,現(xiàn)在才開始壯大,可以和中原各國相比,吳光又很有知識,準備使自己和先王一樣。不知道上天將要使他暴虐,讓他滅亡吳國而使異姓之國擴大土地呢?還是將最終要保佑吳國呢?恐怕它的結果不久可以知道。我們何不姑且安定我們的鬼神,寧靜我們的百姓,以等待他的結果,哪里用得著自己辛勞呢?”楚昭王不聽子西的諫言。
吳王闔廬發(fā)怒。冬季,十二月,吳王逮捕了鐘吾子。于是就進攻徐國,堵住山上的水再灌入徐國。二十三日,滅亡徐國。徐國國君章禹剪斷頭發(fā),帶著他夫人迎接吳王。吳王加以慰問后送走了他,讓他的近臣跟著,于是就逃亡到楚國。楚國的沈尹戌領兵救徐國,沒有趕上。于是就在夷地筑城,讓徐國國君住在那里。
吳王問伍員說:“當初你說進攻楚國,我知道能夠成功,但恐怕他們派我前去,又不愿意別人占了我的功勞?,F(xiàn)在我將要自己占有這份功勞了。進攻楚國怎么樣?”伍員回答說:“楚國執(zhí)政的人多而不和,沒有人敢承擔責任。如果組織三支部隊對楚國來個突然襲擊而又迅速撤退,一支部隊到那里,他們必然會全軍應戰(zhàn)。他們出來,我們就退回來;他們回去,我們就出動,楚軍必定在路上疲于奔命。屢次突襲快撤使他們疲勞,用各種方法使他們失誤。他們疲乏以后再派三軍繼續(xù)進攻,必定大勝他們。”闔廬聽從了他的意見,楚國從此就開始困頓疲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