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都子說:“告子認(rèn)為:‘人性本沒有善也沒有不善?!腥苏f:‘人性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所以文王、武王興起,人民就喜好善;幽王、厲王興起,人民就喜好暴行?!€有人說:‘有的人本性善,有的人本性不善;所以當(dāng)堯?yàn)榫鲿r就有象這樣的壞人;有瞽瞍這樣壞的父親時就有舜這樣好的兒子;有紂王這樣的兄長的兒子,而且做了君主,就會有微子啟、王子比干這樣好的人?!缃裾f‘人性本善’,那么他們說的都不對嗎?”
孟子說:“至于人本來的性情,則是可以為善的,這就是我所說的人性本善。至于有的人行為不善,不是人本質(zhì)的過錯。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恥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曲直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就是表現(xiàn)為相互親愛;羞恥之心,就是表現(xiàn)為行為方式;恭敬之心,就是表現(xiàn)為社會行為規(guī)范;是非曲直之心,就是表現(xiàn)為人的智慧。與人建立相互親愛的關(guān)系、選擇最佳行為方式、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都要用智慧,不是由外面滲入到我內(nèi)心的,是我本來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罷了。所以說:‘探求就可以獲得,放棄就是失去。’有的人相差一倍、五倍乃至無數(shù)倍,他們就是沒有發(fā)揮出善的本質(zhì)的人?!?u>詩經(jīng)》上說:‘上天生育了眾多的人民,有萬物就會有準(zhǔn)則。人民掌握常道和法度,崇尚那修美的規(guī)律?!鬃诱f:‘作這首詩的人,大概已經(jīng)知曉事物的道路了,所以他說有萬物必然有其準(zhǔn)則;人民掌握常道和法度,所以才崇尚那修美的規(guī)律?!?/p>
注釋
1.鑠:(shuo碩)《六書故·地理一》:“鑠,消滲因謂之鑠?!边@里用為滲入之意。
2.蓰:(xi洗)《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金史·宗敘傳》:“官吏為奸,率斂星火,新費(fèi)倍蓰。”《集韻·紙韻》:“蓰,物數(shù)也,五倍為蓰。”這里用為五倍之意。
3.烝:《詩經(jīng)"豳風(fēng)"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詩"小雅"常棣》:“每有良朋,蒸也無戎。”《詩·小雅·漸漸之石》:“有豕向蹄,烝涉波矣?!薄对姟ご笱拧A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爾雅·釋詁下》:“烝,眾也?!边@里用為眾多之意。
4.彝:《書·洪范》:“皇極之敷言,足彝是訓(xùn)。”《詩·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边@里用為常道、法度之意。
5.懿:(xi意)《詩·豳風(fēng)·七月》:“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薄对姟ご笱拧A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毛傳:“懿,美也?!薄稜栄拧め屧b上》:“懿,美也?!薄兑住ば⌒蟆は蟆罚骸帮L(fēng)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薄墩f文·壹部》:“懿,專久而美也?!倍斡癫米ⅲ骸皩R欢罂删茫删枚竺??!边@里用為動詞,猶言“修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