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早年喪父,隨母改嫁羅氏,不久復宗。家境非常貧寒。他致力于學問,靠教授生徒來自給。多次游歷于湖、湘之間,以館居江夏的時間最長。建文初年,皇上召集儒生修撰《太祖實錄》,士奇已經(jīng)被推薦為教授參加編修,王叔英又以士奇有史才而推薦他。士奇于是被召入翰林院,任編纂官。不久皇上命吏部考核史館的儒生。尚書張..得到士奇的策論,說:“這不是讀經(jīng)書生的言論?!卑阉献酁榈谝幻?。士奇被授予吳王府審理副官,仍擔任史館職務。成祖即位后改任編修官。不久,被選進內(nèi)閣,主管樞機事務,數(shù)月后升為侍講。
永樂二年(1404)選拔內(nèi)宮臣僚,任命士奇為左中允。五年升任左諭德。士奇奉職非常謹嚴,居家時從不談論公事,即使是至親好友也不讓他們知道。在皇帝面前,他舉止恭敬謹慎,善于應對,所談論的事情常能切中要害。別人有小過,常為他們掩蓋。廣東布政使徐奇運來嶺南的土特產(chǎn)饋贈給廷巨,有人得到送禮清單,上呈給皇上。皇上見上面沒有士奇的名字,便將他召來詢問。士奇回答說“:徐奇赴廣東時,群臣作詩文為他送行,臣當時正患病,沒有參加,所以唯獨我沒有趕上?,F(xiàn)在我是否得到禮物還不知道,況且禮物很輕,應當沒有別的意思。”皇上于是命人將名單燒掉。
六年(1408),皇上北巡,命士奇與蹇義、黃淮留下輔佐太子。太子喜歡文學辭章,贊譽王汝玉以詩法謀取進身之階。士奇說“:殿下應當留心讀《六經(jīng)》,閑暇時間則看看兩漢的詔令。詩是小技,不足以治國安邦?!碧臃Q善。
當初,皇上起兵時,漢王多次力戰(zhàn)有功?;噬显手Z事成之后將他立為太子。但后來漢王沒有得立,便產(chǎn)生怨望情緒?;噬嫌挚蓱z趙王年少,對他特別寵愛。于是這兩位王爺聯(lián)合離間太子,皇上頗為心動。九年(1411)皇上回南京,召見士奇詢問太子監(jiān)國的情況。士奇說他很孝敬,并且說:“殿下天資很高,即使有了過失也一定要弄清楚,然后加以改正。他存心愛人,決不辜負陛下的重托?!被噬细吲d。十一年元旦,有日食。禮部尚書呂震請不要罷朝賀。侍郎儀智說不可。士奇也引宋仁宗故事極力主張不可朝賀。于是罷朝賀。第二年,皇上北征。士奇仍輔佐太子留守。這時漢王更急迫地誣陷太子?;噬匣鼐r,以迎駕遲緩的罪名,將黃淮等東宮屬官全部投進監(jiān)獄。士奇后到,得到皇上寬宥。皇上召問有關(guān)太子的事情。士奇叩頭說道“:太子與當初一樣孝敬,所有迎駕拖沓遲緩的過失,都是臣等的罪過?!被噬系呐獠畔P性谒拇蟪家黄鹕蠒鴱椲朗科?,說不該唯獨寬宥他。于是將士奇投入錦衣衛(wèi)監(jiān)獄,不久獲釋。
十四年(1416),皇上回京師,聽到有關(guān)漢王陰謀奪嫡以及其他不軌行為的一些傳聞,便問蹇義。蹇義不答,于是問士奇。士奇回答說“:臣與蹇義都在東宮侍奉太子,外人都不敢對我們兩人說及漢王的事。但漢王兩次被遣到他的藩國去,他都不肯去?,F(xiàn)在他知道陛下將要遷都,總是請求留守南京。望陛下好好考慮他的用意。”皇上默然不語,起身回宮。幾天后,皇上全部獲知了漢王所做的事情,便削奪了他的兩個護衛(wèi),把他安置在樂安。第二年進升士奇為翰林學士,兼任原職。十九年改任左春坊大學士,仍兼學士。第二年又犯輔導有誤的過失,被投進錦衣衛(wèi)監(jiān)獄,十天后獲釋。
仁宗即位后,被提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皇上御臨便殿,蹇義、夏原吉奏完事還沒有退下?;噬贤娛科妫瑢扇苏f:“新華蓋殿大學士來了,他肯定有正直的言論,讓我們來聽聽。”士奇上前說道“:圣恩減少歲供的詔令才下兩天,惜薪司便傳出圣旨要征收八十萬斤棗子,這與前日的詔令不符?!被噬狭⒓疵顪p去半數(shù)。按制度喪服要穿二十七日,期滿后呂震請換上吉服。士奇說不行。呂震厲聲呵斥他。蹇義將這兩種意見進呈給皇上。第二天,皇上頭戴白帽,身穿麻衣,腰系麻帶來視朝。廷臣中只有士奇和英國公張輔與皇上一樣著喪服。罷朝后,皇上對左右的人說:“先帝梓宮還停殯待葬,改易服裝豈是做臣子的所忍心說的?士奇做得對?!笔科孢M位少保,與同官楊榮、金幼孜一起得到皇上賜給的“繩愆糾繆”銀章,可以將奏章密封后再上呈談論政事。不久升為少傅。
當時布政使、郡守縣令來朝見,尚書李慶建議把軍隊多余的馬匹發(fā)給有關(guān)官員,然后國家每年向他們征收馬駒。士奇說“:朝廷選拔賢才授予官職,現(xiàn)在讓他們?nèi)ツ榴R,這是貴畜生而賤士啊。怎么向天下后世交待呢?”皇上允諾發(fā)中旨取消這一做法,但過后便寂然無聞了。士奇又極力建言,但不見回音。不久,皇上御臨思善門,召見士奇,對他說“:我先前哪能是真的忘了這件事?聽說呂震、李慶這幫人都不喜歡你,朕念你孤身一人,恐怕被他們傷害,所以不想因為你的反對而停罷這件事?,F(xiàn)在有辭了?!庇谑悄贸鲫兾靼床焓龟愔菍懙摹娥B(yǎng)馬不便疏》,讓士奇起草敕令頒行。士奇叩頭稱謝。群臣練習朝賀元旦的禮儀,呂震請求用音樂,士奇與黃淮上疏請停止不用。沒見答復。士奇再奏,在殿庭中一直等到夜漏十刻。答復說:“可。”過了一天,皇上召士奇,對他說:“呂震每事都要誤我,要不是有愛卿等人的爭辯,真是后悔不及。”命士奇兼兵部尚書,并享受三職俸祿。士奇辭掉了尚書的俸祿。
皇上監(jiān)國時,不滿意御史舒仲成,這時想加罪于他。士奇說:“陛下即位后,曾下詔寬宥原先所有忤逆圣旨的人。現(xiàn)在如果將仲成治罪,則詔書就會失去信用,害怕的人就多了。您就像漢景帝對待衛(wèi)綰一樣,難道不可以嗎?”皇上便放棄將仲成治罪。有人說大理寺卿虞謙談論事情時不注意保密?;噬洗笈瑢⑺倒僖患?。士奇為他辯白,虞謙得以復職。又大理寺少卿弋謙因上書言事而得罪。士奇說“:弋謙響應詔書陳述自己的觀點,如果加罪給他,則群臣從此以后將不敢說話了?!被噬像R上升弋謙為副都御史,并下敕令承認錯誤。
當時有人上書歌頌太平,皇上拿給大臣們看,他們都以為然。唯獨士奇說:“陛下雖然恩澤廣布于天下,但還有流離失所的人,天下的瘡痍還沒有愈合,人民生活還很艱難。還要休養(yǎng)生息幾年,才可望看到天下太平?!被噬险f“:對?!彪S即對蹇義等人說“:我以滿腔至誠對待各位愛卿,望你們匡正輔佐。但士奇曾五次上書,而你們皆沒有一言。難道說朝廷真的沒有失政,天下太平了嗎?”諸位大臣慚愧而退。這年四月,皇上賜給士奇璽書說“:以前我肩負監(jiān)國使命,愛卿你侍候于左右,我們同心同德,一起獻身國事,公而忘私,多次經(jīng)歷艱難,意志不曾動搖。自我即位以來,你進獻佳計,期望我治好國家,忠貞不二,這些我都記在心里。茲創(chuàng)制‘楊貞一印’賜給愛卿。尚望努力修身,以成就英明賢良之美譽?!辈痪眯拮搿短趯嶄洝罚科媾c黃淮、金幼孜、楊溥都充任總裁官。不久,皇上病危,將士奇和蹇義、黃淮、楊榮召到思善門,命令士奇寫敕令將太子從南京召回。
宣宗即位后,編修《仁宗實錄》,士奇仍充任總裁官。宣德元年(1426),漢王高煦造反?;噬嫌H自出征,平定了叛亂。回師途中,經(jīng)過獻縣單家橋時,侍郎陳山前來拜見,說漢王、趙王實是同心合謀,請求乘勢襲擊彰德,擒拿趙王。楊榮極力贊成。士奇說:“論事應當有事實根據(jù),天地鬼神難道可以欺騙嗎?”楊榮厲聲說道“:你想阻撓大計嗎?現(xiàn)在逆黨都說趙王實是參與了計劃,怎能說沒有根據(jù)?”士奇說:“太宗皇帝有三個兒子,所以當今皇上只有兩個叔父。有罪的當然不可赦免,而無罪的應當好好地對待他。如果對他有懷疑的話,加以防范,不使產(chǎn)生禍患就行了,何必急于動武,而傷害了皇祖在天之意呢?”當時只有楊溥與士奇意見一致。士奇將去諫阻皇上,而楊榮已先進去了,士奇想跟著進去,但被守門衛(wèi)士擋住了。一會兒皇上召蹇義、夏原吉進去。兩人把士奇的話告訴了皇上?;噬祥_始本就沒有加罪于趙王的意思,移師討伐趙王的事終于得以止息。等到回京后,皇上思考士奇的話,對他說“:現(xiàn)在人們多在議論趙王的事,怎么辦?”士奇說“:趙王是您最親的人,陛下應該保全他,不要被群臣的議論所迷惑。”皇上說“:我想將群臣的奏章封好,送給趙王看,讓他自己處理,你看怎么樣?”士奇說“:好,如再得一封璽書更好?!庇谑腔噬吓墒拐邔t書送到趙國。趙王得到書信后大喜,哭著說:“我可以活下去了。”馬上上表稱謝,并且獻出護衛(wèi)。人們的議論這才停息?;噬蠈Υw王日益親近,而陳山則受到了冷遇?;噬蠈κ科嬲f“:趙王能夠得以保全,全仗了愛卿之力。”賜給士奇金幣。
當時交趾多次反叛。朝廷屢次派大軍征討,都失敗了。交趾黎利派人偽請封立陳氏的后代?;噬弦矃挶?,想準許他的請求。英國公張輔、尚書蹇義以下的人,都說許給他沒有理由,這樣做只能是向天下示弱?;噬险僖娛科?、楊榮來商議。兩人堅持說“:陛下體恤人民的生命,對邊遠地區(qū)采取安撫政策,不能說沒有理由。漢朝放棄珠崖,前代史家把它作為美談,而不認為是示弱。準許交趾人的請求為便?!辈痪妹钐暨x出使交趾的使者。蹇義推薦伏伯安能言善辯。士奇說“:如果言語不忠不信,即使到蠻貊民族地區(qū)也行不通。伏伯安是個小人,出使交趾只會讓國家蒙受恥辱?!被噬贤馑囊庖?,另外派遣了使者。于是放棄交趾,罷兵,每年省下的軍費達數(shù)萬。
五年(1430)春,皇上陪同皇太后拜祭陵墓,召英國公張輔、尚書蹇義和士奇、楊榮、金幼孜、楊溥到行殿朝見皇太后。太后慰勞了他們?;噬嫌謱κ科嬲f“:太后曾對朕說,先帝在青宮時,只有你不怕觸犯先帝,而先帝也能聽從你的勸諫,所以才不會把事情弄糟。太后還教誨我應當接受梗直的言論?!笔科娲鸬馈埃哼@都是皇太后盛德之言,愿陛下好好體會?!辈痪没噬想妨铠櫯F寺,說士奇老而有病,趨朝如果落后了,不要照章論奏?;噬显⒎鲂?,晚上幸臨士奇家。士奇?zhèn)}皇出來迎接,叩頭說道:“陛下一身的安危關(guān)系到宗廟國家,奈何不自加珍重?”皇上說:“想與你談一談,所以就來了?!边^了幾天,抓到兩個強盜,發(fā)現(xiàn)他們有特別的陰謀?;噬险僖娛科?,把這事告訴了他,然后說:“現(xiàn)在才知道你對朕的愛護?!?/p>
皇上因四方屢有水旱災害,便召見士奇,討論下詔寬恤百姓,免除受災嚴重地區(qū)的租稅,承養(yǎng)官馬因受災而導致虧損的也免以課稅。士奇趁機請求免除拖欠的賦稅、薪炭錢和牧草錢,減少官田租額,審理滯留的冤案,停止工程建設(shè),以廣布愛民之德。百姓非常高興。過了兩年,皇上對士奇說:“體恤人民的詔書已經(jīng)下了很久了,現(xiàn)在還有要撫恤的嗎?”士奇說“:先前的詔書說要減少官田的租率,但戶部仍照舊額征收?!被噬喜桓吲d地說“:現(xiàn)在首先推行這一政策,不執(zhí)行的依法論罪?!笔科嬗终埌矒崽油龅陌傩?,考察貪官污吏,選舉長于文學和有勇武的人才,令被判了極刑的人的子孫都可以進入仕途為官。又請讓三品以上的廷臣和布政司、按察司長官,各自推薦所了解的人才,以備各部門和地方郡守選用。答復都說可行。當時,皇上勵精圖治,士奇等人齊心輔佐,海內(nèi)稱頌為國家大治、天下太平?;噬嫌谑欠滦Ч糯加瓮娴墓适?,每年春節(jié),給百官放假十天?;噬宪囻{也時常到西苑萬歲山游玩,學士們一路相隨,互相賦詩唱和,從容地詢問民間疾苦。大臣有什么論諫疏奏,皇上都虛心地聽從和采納。
皇上剛即位時,內(nèi)閣大臣有七人。其中陳山、張瑛是皇上做東宮太子時的舊恩,但因不稱職,已經(jīng)出任別官。黃淮因病退休。金幼孜已去世。內(nèi)閣中只剩下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楊榮豪放開朗,果斷剛毅,辦事敢作敢為。他曾多次跟隨成祖北征,對守邊將領(lǐng)賢明與否,邊防要塞的險易遠近,敵情的順逆,都有了解。但他也頗通饋贈之道,守邊將領(lǐng)每年常有良馬送給他?;噬蠈Υ祟H有了解,便問士奇。士奇極力辯解說:“楊榮精通邊防事務,這一點臣等都不如他。不應該因這點小缺點而對他產(chǎn)生介意?!被噬闲χf“:楊榮曾經(jīng)揭你和夏原吉的短,你難道反而要為他說話嗎?”士奇說:“愿陛下就像寬容臣的過錯一樣寬容楊榮。”皇上這才消除了介意。后來,這些話漸漸傳開了,楊榮為此覺得愧對士奇,兩人相處得更好了?;噬蠈λ哺佑H善,先后賜給的珍貴果品、牛羊美酒、錦衣金幣、書籍器用無數(shù)。
宣宗逝世,繼位的英宗年方九歲,軍國大政都稟報太皇太后。太后放心任用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有事情便派中宮使者到內(nèi)閣商議,然后做出決定。三人也很自信,從容地理政。士奇首先請訓練士兵,加強邊防,設(shè)南京參贊機務大臣,分派文武官員鎮(zhèn)撫江西、湖廣、河南、山東,罷設(shè)偵事校尉。又請逐步減免租稅,慎重執(zhí)法量刑,嚴格考核百官。太后都允許推行。正統(tǒng)初年,朝政清明,可以說是士奇等人的功勞。三年(1438),《宣宗實錄》修成,士奇升為少師。四年請求退休?;噬喜辉试S,敕令回家掃墓。不久,回京。
這時宦官王振為皇上所寵愛,逐漸干預外朝的事務,教導皇上用嚴刑對待大臣,大臣往往被投入獄中。靖江王佐敬私下送金給楊榮。楊榮當時回家掃墓,回來后不知道這事。王振想借此排擠楊榮,士奇極力調(diào)解,才得以無事。楊榮不久去世,士奇、楊溥更加孤立了。第二年于是發(fā)大軍征討麓川,國庫錢財大量耗費,士卒戰(zhàn)馬以及物質(zhì)損失達數(shù)萬。又過了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的勢力更盛,他大作威福,百官稍有觸犯,馬上逮捕入獄。廷臣人人震恐,士奇也無法制止他。
士奇既已年老,兒子楊稷非常傲慢,曾經(jīng)侵凌弱者,犯下殺人之罪。言官紛紛彈劾楊稷。朝廷商議不馬上對他繩之以法,先把他的罪狀拿給士奇看。又有人揭發(fā)楊稷殘暴施虐的數(shù)十件事,于是楊稷受到審判。年老有病的士奇受到控告,皇上怕他身心受到傷害,便下詔安慰勸勉。士奇感動而泣,從此憂憤不能起。九年(1444)三月去世,終年八十歲。贈太師,謚文貞。有關(guān)官員于是依法誅殺楊稷。
當初,正統(tǒng)初年,士奇說瓦剌逐漸強盛,將成為邊防的禍患,而邊防軍缺少馬匹,恐怕不能抵御。請讓他們于附近的太仆寺領(lǐng)取馬匹,另外西番的貢馬也全部撥給他們。士奇死后不久,也先果然入侵,遂發(fā)生了土木堡之難。有識之士還在懷念他的話。士奇還很善于知人,好推薦貧寒之士,所推薦的還有些是開始不認識的。像于謙、周忱、況鐘等人,都是得到士奇的推薦,當了一二十年的官。他們的廉潔和才能冠絕于天下,成為當代的名臣。
楊榮,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榮。建文二年(1400)中進士。被授予編修官。成祖剛進入京師時,楊榮迎謁在馬前說“:殿下是先拜謁太祖陵呢,還是先即位?”成祖馬上驅(qū)駕拜謁太祖陵。楊榮從此受到知任。成祖即位后,把楊榮選入文淵閣,為他改名為榮。一同當值的七人中,楊榮年齡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寧夏來報告說被圍,皇上召七人,他們都已出去,只有楊榮在,皇上將奏報給他看。楊榮說:“寧夏城很堅固,人民又都習戰(zhàn),從發(fā)出奏報到現(xiàn)在已過了十幾天了,寧夏城之圍應該已經(jīng)解了?!钡揭拱霑r,果然有奏報來說圍已解了?;噬蠈顦s說“:你怎么預測得這么準?”江西有盜賊發(fā)生,皇上遣使者去招撫,而令韓觀率兵隨后出發(fā)。賊人接受招撫的奏報傳到,皇上想賜敕慰勞韓觀。楊榮說“:推算奏報發(fā)出時,韓觀還沒到達,不應給他論功?!被噬细泳粗厮偕麨槭讨v。太子建立后,楊榮進升右諭德,仍兼前職,與在內(nèi)閣當值的諸臣同被賜給二品官服。他評議各部門事宜,都合皇上意旨,又被賜給衣服錢幣。皇上非常威嚴,與大臣們議事不能決斷時,常常發(fā)怒。楊榮一到,皇上臉色便轉(zhuǎn)好了,而事情也決定了。
永樂五年(1407)他受命前往甘肅經(jīng)劃軍務,所過之處他都觀察山川形勢,了解軍民情況,檢查城堡?;貋砗笏谖溆⒌钕蚧噬蠀R報,皇上非常高興。當時正值盛暑,皇上親自切瓜給他吃。不久他升為右庶子,仍兼前職。第二年他父親去世,皇上讓他乘驛車回去。父親下葬后,他被召回任事。又過了一年,母親去世,楊榮請求回家,皇上因北行日期臨近,沒有批準,命他同胡廣、金幼孜扈從北行。甘肅總兵官何福說脫脫不花等人請求投降,要求在亦集乃受命?;噬厦鼦顦s往甘肅與何福一起受降,持節(jié)就在軍中封何福為寧遠侯。楊榮順便到寧夏,與寧陽侯陳懋規(guī)劃邊防事務?;貋砗笏献嗍椊ㄗh,皇上很欣賞地采納了。
八年(1410),他隨從皇上出塞,到達臚朐河?;噬咸暨x出三百名勇士做護衛(wèi),但不交給別的將領(lǐng),而是交給楊榮統(tǒng)領(lǐng)?;貛煏r,糧餉供應不上,楊榮請將供給皇上的剩余部分撥給部隊,還令軍中有剩余糧食的可以相互借貸,等入塞后國家加倍償還。部隊因此得以渡過難關(guān)。第二年他請求奔喪,皇上命宦官為他護行?;貋砗蠡噬显儐査=袂橐约爱斈晔粘汕闆r,楊榮都一一做了回答。不久命他侍候諸皇孫在文華殿讀書。
十年(1412),甘肅守臣宋琥上書說:“叛寇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將成為邊患?!被噬嫌谑桥蓷顦s到陜西,會同豐城侯李彬商議進兵方略。楊榮回來后上奏說“:隆冬不是用兵時節(jié),而且有罪的不過數(shù)人,不應該出兵?;噬下爮乃慕ㄗh,叛逆的人也投降了。第二年楊榮又與胡廣、金幼孜隨從北巡。再過一年征伐瓦剌時,太孫侍行?;噬厦鼦顦s閑暇時間向太孫解釋經(jīng)史,兼管尚寶司事務。凡是宣詔出令,以及旗志符驗,都要得到楊榮的奏報之后,皇上才發(fā)出。有一天晚上皇上坐在行幄中,召楊榮去商議部隊的糧餉問題。楊榮回答說“:選擇將領(lǐng)進行屯田,訓練有方,耕種有時,這樣便可以做到糧餉充足了?!笔哪?,楊榮和金幼孜一同進升為翰林學士,仍兼庶子,隨從皇上回到京師。第二年又隨從北征。
十六年(1418),胡廣去世,命楊榮掌管翰林院事務。楊榮更見親任。大臣們多嫉妒楊榮,想讓皇上疏遠他,于是他們共同推舉楊榮為祭酒?;噬险f“:我當然知道他可以勝任,現(xiàn)在要找可以代替他的人?!贝蟪紓儾挪桓以僬f話。十八年,楊榮進升文淵閣大學士,仍兼學士。第二年定都北京。正值三殿失火,楊榮指揮衛(wèi)士搶出圖籍制誥,抬到東華門外?;噬习勊?。楊榮和金幼孜上奏十項建議,回報說可行。
二十年(1422)楊榮又隨從皇上出塞,軍事都令他參與決策,給他的賞賜非常優(yōu)厚?;貛熀?,慰勞將士,分為四等賜宴,楊榮和金幼孜都位列前席,受到上賞。后來,皇上又下詔征阿魯臺。有人請求調(diào)建文時期江西所征集的民兵。皇上將此事問楊榮,楊榮說:“陛下允許百姓復業(yè)將近二十年了,現(xiàn)在一旦征集他們,不能向天下表示信用。”皇上聽從了。第二年楊榮隨從出塞,凡軍務都交給楊榮處理,不分晝夜,可以隨時請見。皇上當時稱他為楊學士,而不稱其名。又過了一年,楊榮又隨從北征。當時,皇上已五次出塞,士卒饑凍,后勤供給不繼,士卒死亡十分之二三。大軍抵達答蘭納木兒河,還不見敵人?;噬蠁柸撼际欠駪^續(xù)進軍。群臣唯唯諾諾,只有楊榮和金幼孜從容說應該班師?;噬吓鷾柿恕?/p>
回到榆木川時,皇上駕崩。宦官馬云等人不知所措,秘密與楊榮、金幼孜進入御幄商議。兩人說,現(xiàn)在六師在外,離京師尚遠,應秘不發(fā)喪,依禮裝殮后,熔錫鑄成棺材,裝在車上,一路照平常一樣供應飲食。他們還進一步嚴申軍令,人們都不知道發(fā)生了變故。有人請以別的事情發(fā)出敕令,飛馳報告皇太子。兩人說“:誰敢這樣?先帝還在時可以稱敕,現(xiàn)在先帝仙逝了還稱敕,這是欺騙,罪行不小?!北娙苏f“:是。”于是將先帝逝世的月日以及遺命傳位之意,報告太子。楊榮與少監(jiān)海壽先馳往京師報喪。楊榮到后,太子命他與蹇義、楊士奇討論所有應該實行的事情。
仁宗即位后,楊榮進升太常寺卿,仍兼前職。不久進升為太子少傅、謹身殿大學士。過后有人說到先帝逝世時,楊榮所辦理的喪禮和處理軍事的情況,皇上賜敕褒獎慰勞,賜予非常豐厚,并進升他為工部尚書,享受三職俸祿。當時楊士奇、黃淮都辭去尚書俸祿,楊榮、金幼孜也堅決推辭,但皇上不允。
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造反,皇上召楊榮等人來定計。楊榮最先請皇上親征,他說:“他以為陛下剛剛登基,肯定不會親自出行。現(xiàn)在出其不意,臨之以天威,沒有辦不成的事?!被噬下爮乃挠嫴摺;貛熀?,以決策之功,楊榮得到上賞,被賜給五枚銀章,給予很高的褒獎和賜予。
三年(1428)楊榮隨皇上巡邊,到達遵化。聽說兀良哈將要犯邊,皇上將扈從的文臣都留在大營,只命楊榮跟從。楊榮自率輕騎出喜峰口,破敵而還。五年楊榮進升為少傅,辭去大學士的俸祿。九年他又隨從皇上巡邊,到洗馬林而返。
英宗即位后,對楊榮委寄如故。正統(tǒng)三年(1438),他與楊士奇都進升少師。五年,他請求回家掃墓,皇上命宦官護行?;氐轿淞煮A時楊榮去世,終年七十歲。贈太師,謚號文敏,授予世襲都指揮使。
楊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永樂末年,浙江、福建山賊起事,朝廷計劃發(fā)兵?;噬袭敃r在塞外,奏書送到后,皇上拿給楊榮看。楊榮說“:愚民苦于有關(guān)官員的壓迫,不得已相聚自?!,F(xiàn)在大兵一出,他們將聚集得更多,從而難以調(diào)解。如果遣使者去招撫,當不用煩勞師旅?!被噬下爮乃囊庖?,盜賊果然平息了。放棄安南時,大臣們多認為不可,只有楊榮和楊士奇極力主張不宜以荒服之地拖累中國。他老成持重的表現(xiàn)多是如此。他論事常情緒激昂,不能容人之過。但遇有別人觸怒了皇上,導致不測時,他往往以微言勸導皇上,從而使他們得以免禍。夏原吉、李時勉之不死,都御史劉觀之得免戍邊,都賴楊榮之力。他曾對人說:“事君有體,進諫有方,是我的原則。感情用事,懷著怒火進言,從而得到禍害,是我所不為的?!彼运芑实鄣亩鲗櫴冀K無間。重修《太祖實錄》以及太宗、仁宗、宣宗三朝的實錄,他都擔任總裁官。先后得到的賞賜,不可勝計。他性喜賓客,雖然成了顯貴也仍舊非常隨和,所以士人多歸向。有人認為楊榮處理國家大事,不愧唐代的姚崇,而他不拘小節(jié)的個性,也頗像姚崇。
楊榮家很富有,曾孫楊曄做建寧衛(wèi)指揮時,因被罰錢而敗盡。
楊溥,字弘濟,石首人。與楊榮是同科進士,授編修官。永樂初年,為洗馬官侍奉皇太子。太子有一次讀《漢書》,稱贊張釋之有賢才。楊溥說“:釋之誠然有賢才,但如果不是漢文帝寬厚仁愛,他也無法施展他的抱負?!庇谑钦h文帝的事跡,分類編好,獻給太子。太子非常高興。不久,因親喪回家守孝。當時太子監(jiān)國,便強令他回京任職。十二年(1414),東宮派使者迎接皇上太遲,皇上大怒。黃淮被逮到北京,關(guān)進監(jiān)獄。等金問到來時,皇上更加憤怒,說“:金問是什么人,也能侍奉太子?”將他交給司法部門審問。楊溥受到牽連,被逮進錦衣衛(wèi)監(jiān)獄。在獄中,家人供應的食物多次斷絕,而皇上的心意也不可預測,隨時都有可能死去。但楊溥卻更加勤奮讀書,從不間斷。獄中十年,他把經(jīng)書史籍通讀了好幾遍。
仁宗即位,楊溥獲釋出獄,升為翰林學士。他曾秘密上書議論政事?;噬蠈λ右园?,賜給鈔幣。后來,皇上想到由于自己的緣故而使楊溥久困獄中,更特別同情他。第二年在思善門左邊建弘文閣,在各大臣中選擇有才學、品行好的人入閣值班。士奇推薦侍講王進、儒士陳繼,蹇義推薦學錄楊敬、訓導何澄?;噬厦谟桕惱^博士官,楊敬編修官,何澄為給事中,每天到閣中值班。又命楊溥掌管閣事,并親自授予他閣印,說“:朕把愛卿留在左右使用,不僅只是為了學問,還想廣泛了解民情,以有助于治理國家。你有什么建議要報告,可以密封后上呈。”不久升為太常寺卿,仍兼舊職。
宣宗即位后,罷設(shè)弘文閣,把楊溥召入內(nèi)閣,與楊士奇等人共同主管樞機事務。四年后,因母親去世辭職,守孝期滿后又出來任職。宣德九年(1434)升任禮部尚書,仍以學士銜在內(nèi)閣當值。
英宗剛即位,楊溥與楊士奇、楊榮請求開設(shè)講經(jīng)筵,一定要預先選好幾位學識平正、言行端正謹嚴、老成而識大體的人來擔任講官。又請求慎重選擇在宮中朝夕侍從皇上的內(nèi)臣。太后非常高興。一天,太后在便殿落座,皇上面西站立,召英國公張輔和楊士奇、楊榮、楊溥、尚書胡氵熒進去,太后對他們說:“你們都是老臣了,現(xiàn)在皇上年幼,望你們同心協(xié)力,共同維護國家的安定?!碧笥终贄钿呱锨?,說:“仁宗皇帝念卿忠誠,多次發(fā)出嘆息,不想今天還能見到你?!睏钿吒袆佣笠财?,左右的人也都很悲傷。當初仁宗做太子時,受到誣陷,東宮屬官許多死于詔獄之中,楊溥和黃淮一關(guān)就是十年,幾次差點死去。仁宗常常在宮中惦念他們,太后對他們也一直很同情,所以才對楊溥說了這番話。太后又對皇上說:“這五位大臣,經(jīng)過三朝皇帝的選任,足以輔佐后人?;实壅路泵?,應當與這五位共同商議。”正統(tǒng)三年(1438),《宣宗實錄》修成,楊溥升少保,武英殿大學士。楊溥比楊士奇、楊榮晚二十年入閣,到此于是與他們并列。六年回家掃墓,不久回京。
這時,王振還沒有驕橫,天下清平,朝廷沒有敗政,內(nèi)外臣民一致稱贊“三楊”。以府第所在的方位稱楊士奇為西楊,楊榮為東楊,而楊溥曾自稱自己的郡望是南郡,所以被稱為南楊。楊溥樸實正直,廉潔好靜,沒有城府。個性恭敬謹慎,每次上朝,都順著墻跟走。大臣們論事時爭辯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穢言,楊溥卻平心靜氣地處理,大臣們?yōu)橹畤@服。當時人們說楊士奇有學者風范,楊榮有才干見識,楊溥有高尚的品德,這些都是別人比不上的。到楊士奇、楊榮相繼去世,在內(nèi)閣的馬愉、高谷、曹鼐都是后進,名望不高。楊溥獨木難支,王振便進一步專權(quán)用事。十一年七月,楊溥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贈太師,謚號文定。授予他的孫子壽為尚寶司丞。三年后,王振便引導英宗北征,結(jié)果在土木堡陷入包圍,幾乎釀成大亂。當時人懷念三楊,認為如果他們還在,不會發(fā)生這樣的結(jié)局。而后起者卻爭相揭露他們的短處,以為由于他們違心執(zhí)行中旨,終于釀成了閹官為患的禍害。這種言論也太過于刻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