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人,后適居睢陽。曾經(jīng)在鄒縣田先生之處學(xué)習(xí)《韓非子》和雜家的學(xué)說。事奉梁孝王,擔(dān)任中大夫。吳楚七國叛亂時,梁孝王派韓安國和張羽擔(dān)任將軍,在東線抵御吳國的軍隊。因為張羽奮力作戰(zhàn),韓安國穩(wěn)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國梁國的防線。吳楚叛亂平息,韓安國和張羽的名聲從此顯揚。
梁孝王,是漢景帝的同母弟弟,竇太后很寵愛他,允許他有自己推舉梁國國相和二千石級官員人選的權(quán)力。他進出、游戲的排場,比擬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景帝聽說后,心中很不高興。竇太后知道景帝不滿,就遷怒于梁國派來的使者,拒絕接見他們,而向他們查問責(zé)備梁王的所作所為。當(dāng)時韓安國是梁國的使者,便去進見大長公主,哭著說:“為什么太后對于梁王作為兒子的孝心、作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從前吳、楚、齊、趙等七國叛亂時,從函谷關(guān)以東的諸侯都聯(lián)合起來向西進軍,只有梁國與皇上關(guān)系最親,是叛軍進攻的阻難。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關(guān)中,而諸侯作亂,一談起這件事,眼淚紛紛下落,跪著送我等六人,領(lǐng)兵擊退吳楚叛軍,吳楚叛軍也因為這個緣故不敢向西進軍,因而最終滅亡,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F(xiàn)在太后卻為了一些苛細(xì)的禮節(jié)責(zé)怪抱怨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見到的都是大排場,因此出行開路清道,禁止人們通行,回宮強調(diào)戒備,梁王的車子、旗幟都是皇帝所賞賜的,他就是想用這些在邊遠的小縣炫耀,在內(nèi)地讓車馬來回奔馳,讓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愛他?,F(xiàn)在梁使到來,就查問責(zé)備。梁王恐懼,日夜流淚思念,不知如何是好。為什么梁王作為兒子孝順,作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憐惜呢?”大長公主把這些話詳細(xì)地告訴了竇太后,竇太后高興地說:“我要替他把這些話告訴皇帝?!鞭D(zhuǎn)告之后,景帝內(nèi)心的疙瘩才解開,而且摘下帽子向太后認(rèn)錯說:“我們兄弟間不能互相勸教,竟給太后您增添了憂愁?!庇谑墙右娏肆和跖蓙淼乃惺拐?,重重地賞賜了他們。從這以后梁王更加受寵愛了。竇太后、大長公主再賞賜韓安國價值約千余金的財物。他的名聲因此顯著,而且與朝廷建立了聯(lián)系。
后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fù)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撒一泡尿澆滅它?!边^了不久,梁國內(nèi)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nèi)史,從囚徒中起家擔(dān)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你的宗族?!碧锛妆忝撘侣缎厍叭ブx罪。韓安國笑著說:“你可以撒尿了!像你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最后友好地對待他。
梁國內(nèi)史空缺之際,梁孝王剛剛延攬來齊人公孫詭,很喜歡他,打算請求任命他為內(nèi)史。竇太后聽到了,于是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韓安國做內(nèi)史。
公孫詭、羊勝游說梁孝王,要求他向漢景帝請求做皇位繼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應(yīng)就暗地里派人行刺當(dāng)權(quán)的謀臣。以至殺害了原吳國國相袁盎,漢景帝便聽到了公孫詭、羊勝等人的謀劃,于是派使者務(wù)必捉拿到公孫詭、羊勝。漢派使者十批來到梁國,自梁國國相以下全國大搜查一個多月還是沒有抓到。內(nèi)史韓安國聽到公孫詭、羊勝隱藏在梁孝王宮中,韓安國入宮進見梁孝王,哭著說:“主上受到恥辱臣下罪當(dāng)該死。大王沒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才紊亂到這種地步?,F(xiàn)在既然抓不到公孫詭、羊勝,請讓我向您辭別,并賜我自殺。”梁孝王說:“你何必這樣呢?”韓安國眼淚滾滾而下,說道:“大王自己忖度一下,您與皇上的關(guān)系比起太上皇(劉太公)與高皇帝以及皇上與臨江王,哪個更親密呢?”梁孝王說:“比不上他們親密?!绷盒⑼跽f:“太上皇、臨江王與高皇帝、皇上都是父子之間的關(guān)系,但是高皇帝說:‘拿著三尺寶劍奪取天下的人是我啊’,所以太上皇最終也不能過問政事,住在櫟(lì,立)陽宮。臨江王是嫡長太子,只因為他母親一句話的過錯就被廢黜降為臨江王;又因建宮室時侵占了祖廟墻內(nèi)空地的事,終于自殺于中尉府中。為什么這樣呢?因為治理天下終究不能因私情而損害公事。欲話說:‘即使是親生父親怎么知道他不會變成老虎?即使是親兄弟怎么知道他不會變成惡狼?’現(xiàn)在大王您位列諸侯卻聽信一個邪惡臣子的虛妄言論,違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撓了彰明法紀(jì)?;噬弦驗樘蟮木壒剩蝗绦挠梅顏韺Ω赌?。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過,可是大王最終也不能覺悟。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還能依*誰呢?”話還沒有說完,梁孝王痛哭流涕,感謝韓安國說:“我現(xiàn)在就交出公孫詭、羊勝?!惫珜O詭、羊勝兩人自殺。漢朝廷的使者回去報告了情況,梁國的事情都得到了解決,這是韓安國的力量啊。于是漢景帝、竇太后更加看重韓安國。梁孝王逝世,恭王即位,韓安國因為犯法丟了官,閑居在家。
建元年間(前140-前135),武安侯田蚡擔(dān)任漢朝太尉,受寵幸而掌大權(quán),韓安國拿了價值五百金的東西送給田蚡。田蚡向王太后說到韓安國,皇上也常說韓安國的賢能,就把他召來擔(dān)任北地都尉,后來升為大司農(nóng)。閩越、東越互相攻伐,韓安國和大行王恢領(lǐng)兵前往。還沒有到達越地,越人就殺死了他們的國王向漢朝投降,漢軍也就收兵了。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蚡擔(dān)任丞相,韓安國擔(dān)任御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況。他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yīng),而發(fā)兵攻打他?!表n安國說:“派軍隊去千里之外作戰(zhàn),不會取得勝利?,F(xiàn)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遷移如同群鳥飛翔,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于我們的百姓。漢軍到幾千里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借全面的優(yōu)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shù)厮a(chǎn)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從下往上刮的強風(fēng),到了最后,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并不是他們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發(fā)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比撼嫉淖h論多數(shù)附合韓安國,于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和親的第二年,就是元光元年(前134),雁門郡馬邑城的豪紳聶翁壹通過大行王恢告訴皇上說:“匈奴剛與漢和親,親近信任邊地之民,可以用財利去引誘他們。”于是暗中派遣聶翁壹做間諜,逃到匈奴,對單于說:“我能殺死馬邑城的縣令縣丞等官吏,將馬邑城獻給您投降,財物可以全部得到?!眴斡诤苄湃嗡J(rèn)為他說的有道理,便答應(yīng)了聶翁壹。聶翁壹就回來了,斬了死囚的頭,把他的腦袋懸掛在馬邑城上,假充是馬邑城官吏的頭,以取信于單于派來的使者。說道:“馬邑城的長官已經(jīng)死了,你們可以趕快來?!庇谑菃斡诼暑I(lǐng)十余萬騎兵穿過邊塞,進入武州塞。
正在這個時候,漢王朝埋伏了戰(zhàn)車、騎兵、材官三十多萬,隱藏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衛(wèi)尉李廣擔(dān)任驍騎將軍,太仆公孫賀擔(dān)任輕車將軍,大行王恢擔(dān)任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擔(dān)任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擔(dān)任護軍將軍,諸位將軍都隸屬護軍將軍。互相約定,單于進入馬邑城時漢軍的伏兵就奔馳出擊。王恢、李息、李廣另外從代郡主攻匈奴的軍用物資。當(dāng)時單于進入漢長城武州塞。距離馬邑城還有一百多里,將要搶奪劫掠,可是只看見牲畜放養(yǎng)在荒野之中,卻見不到一個人。單于覺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臺,俘虜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問情況。尉史說:“漢軍有幾十萬人埋伏在馬邑城下。”單于回過頭來對左右人員說:“差點兒被漢所欺騙!”就帶領(lǐng)部隊回去了。出了邊塞,說:“我們捉到武州尉史,真是天意啊!”稱尉史為“天王”。塞下傳說單于已經(jīng)退兵回去。漢軍追到邊塞,估計追不上了,就撤退回來了。王恢等人的部隊三萬人,聽說單于沒有跟漢軍交戰(zhàn),估計攻打匈奴的軍用物資,一定會與單于的精兵交戰(zhàn),漢兵的形勢一定失敗,于是權(quán)衡利害而決定撤兵,所以漢軍都無功而返。
天子惱怒王恢不攻擊匈奴的后勤部隊,擅自領(lǐng)兵退卻。王恢說:“當(dāng)初約定匈奴一進入馬邑城,漢軍就與單于交戰(zhàn),而后我的部隊攻取匈奴的軍用物資,這樣才有利可圖。現(xiàn)在單于聽到了消息,沒有到達馬邑城就回去了,我那三萬人的部隊抵不過他,只會招致恥辱。我本來就知道回來就會被殺頭,但是這樣可以保全陛下的軍士三萬人。”皇上于是把王恢交給廷尉治罪。廷尉判他曲行避敵觀望不前,應(yīng)當(dāng)殺頭。王恢暗中送給了田蚡一千金。田蚡不敢向皇帝求情,而對王太后說道:“王恢首先倡議馬邑誘敵之計,今天沒有成功而殺了王恢,這是替匈奴報仇?!被噬铣娡跆髸r,王太后就把丞相的話告訴了皇上。皇上說:“最先倡議馬邑之計的人是王恢,所以調(diào)動天下士兵幾十萬人,聽從他的話出擊匈奴。再說這次即使抓不到單于,如果王恢的部隊攻擊匈奴的軍用物資,也還很可能有些收獲,以此來安慰將士們的心?,F(xiàn)在不殺王恢就無法向天下人謝罪?!碑?dāng)時王恢聽到了這話就自殺了。
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處于忠厚之心。他貪嗜錢財。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國推薦了壺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rèn)為他是治國之才。韓安國擔(dān)任御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蚡死了,韓安國代理丞相的職務(wù),給皇帝導(dǎo)引車駕時墮下車,跌跛了腳。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韓安國,派人去看望他,腳跛得很厲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澤擔(dān)任丞相。韓安國因病免職幾個月,跛腳好了,皇上又任命韓安國擔(dān)任中尉。一年多后,調(diào)任衛(wèi)尉。
車騎將軍衛(wèi)青攻打匈奴,從上谷郡出塞,在龍城打敗了匈奴。將軍李廣被匈奴所俘虜,又逃脫了;公孫敖傷亡了大量士兵;他們都該殺頭,后來出錢贖罪成為庶人。第二年,匈奴大舉入侵邊境,殺了遼西太守,等到侵入雁門,殺死和擄去幾千人,車騎將軍衛(wèi)青出兵追擊,從雁門郡出塞。衛(wèi)尉韓安國擔(dān)任材官將軍,駐守在漁陽。韓安國抓到俘虜,俘虜供說匈奴已經(jīng)遠遠離去。韓安國立即上書皇帝說現(xiàn)在正是農(nóng)耕時節(jié),請求暫時停止屯軍。停止屯軍一個多月,匈奴又大舉入侵上谷、漁陽。韓安國的軍營中僅有七百多人,出迎與匈奴交戰(zhàn),無法取得勝利,又退回軍營中。匈奴俘虜掠奪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財物而離去。天子聽到這個消息后,很惱火,派使者責(zé)備韓安國。調(diào)韓安國更加往東移動,駐守在右北平。因為當(dāng)時匈奴的俘虜供說要侵入東方。
韓安國當(dāng)初擔(dān)任御史大夫和護軍將軍,后來漸漸被排斥疏遠,貶官降職;而新得寵的年青將軍衛(wèi)青等又有軍功,更加受到皇上的重用。韓安國既被疏遠,很不得意;領(lǐng)兵駐防又被匈奴所欺侮,損失傷亡很多,內(nèi)心覺得非嘗諮愧。希望能夠回到朝廷,卻更被調(diào)往東邊駐守,心里非常失意而悶悶不樂。過了幾個月,生病吐血而死。韓安國在元朔二年(前127)中去世。
太史公說:我和壺遂審定律歷,觀察韓長孺的行事得體,從壺遂的深沉含藏厚道來看,世人都說梁國多忠厚長者,這話確實不錯啊!壺遂做官做到詹事,天子正要倚仗他來做漢朝丞相,偏偏又碰上壺遂去世。不然的話,以壺遂廉潔的品行和端正的行為,這真是一個謙恭謹(jǐn)慎的君子啊。